英語六級考試華藝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
『壹』 宗璞的資料是什麼宗璞的作文大概分那幾大類宗璞的弟弟是誰家境如何她弟弟干什麼工作關系如何
宗璞的一篇文章《紫藤蘿瀑布》。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這篇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於是寫成此文。
宗璞(pú)(1928—)女,原名馮鍾璞,筆名有任小哲、豐非等。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1928年7月生於北京,十歲時隨家庭南遷到昆明。上過南菁小學和西南聯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外文系,後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51年畢業。曾在中國文聯、文藝報等單位工作。1960年調《世界文學》編輯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後門》《知音》等,《紅豆》曾受到不應有的批判。「文革」後,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中篇小說《三生石》,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說散文選》。後來又抱病奮力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其第一部《南渡記》已於1987年問世,獲得了好評。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成名作為1957年的短篇小說《紅豆》。新時期她開始大量發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三生石》(獲第 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童話《總鰭魚的故事》(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蝸居》、《我是誰》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南渡記》,1996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來又抱病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 宗璞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她的小說,刻意求新,語言明麗而含蓄,流暢而有餘韻,頗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 宗璞在病中苦耕,歷時7年,《南渡記》的第二部《東藏記》終於面世。計劃中尚有《西征記》、《北歸記》,是總書名為《野葫蘆引》的多卷長篇系列。 宗璞以她細密從容的敘述方式,建立起優美溫婉的語言風格。眾多的人物命運和世相心態,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細節中緩緩展開,伏有大氣磅礴的布局。宗璞筆下的戰爭沒有刀光劍影,卻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創痕,並具有一種柔性的書卷氣息。那種浸入骨髓的文化質感,在閱讀中竟令人有如置身於《紅樓夢》的語境之中。讀《東藏記》這樣雋永而精緻的小說,真是受益又享受。
宗璞的弟弟馮鍾越,飛機結構強度專家。長期從事飛機結構設計與強度研究工作。在新型殲擊機結構強度計算與試驗,航空結構分析系統(HAJIF)的開發研製和航空結構靜、動、熱強度試驗現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馮鍾越,1931年12月31日出生於北平(今北京市)。祖籍河南省唐河縣。祖父馮台異是清朝進士,在湖北崇陽當過知縣。父親馮友蘭曾任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教授,是國內外著名學者。母親任載坤畢業於北京女子師范學校,是辛亥革命前輩任芝銘的女兒。馮鍾越先後在昆明、北京完成了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全部學業。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在大學讀書時他就是中國共產黨聯系的積極分子,於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馮鍾越開始參加工作走向生活的時候,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國民經濟建設的序幕剛剛拉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起步,航空工業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部門開始建設。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他放棄了留校和去昆明工作的願望,毅然報名服從組織分配,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於是被分配到沈陽飛機製造廠,加入了建設航空工業的行列。
當時,航空正業按照中央確定的由修理到製造、由仿製到自行設計的發展方針,在完成了由修理到製造的轉變以後,從1955年開始籌建航空科研機構,開展研究設計工作。1956年,第一個飛機設計室成立了,從此馮鍾越開始了飛機結構強度的研究工作。
在馮鍾越從事飛機結構強度研究的25年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飛機戰術技術性能的提高,飛機結構布局形式不斷改變,因而在強度計算方面,傳統的理論方法有的已不再適用。所以,開辟新領域、研究新技術、實現新突破,以滿足研製新型飛機的需要,就成為飛機結構強度研究的主要課題。加之,電子計算機日益廣泛使用,應用軟體的研究亦成為強度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這種形勢下,馮鍾越知難而進,以頑強的拼搏精神,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開拓前進,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果,攻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從而推動了飛機結構強度研究的不斷進步,為發展祖國的航空科研事業作出面貢獻。
馮鍾越從事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他能把握本專業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確定科研工作的主我方向,規劃科研鋁攻關課題,一旦研究課題確定以後,就親自組織實施,帶頭攻關。他既有戰略思想,又有戰術目標;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在科研管理工作上,他胸懷全局,指揮若定,一環扣一環,一步一個腳印。他對科技人員嚴格要求,一絲不苟,並以身作則,說到做到。在審查報告時,他對其中的數學公式都要逐一驗算,甚至連標點符號、錯別字也不放過。
馮鍾越在科技工作上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帶出了一批人,培養了一批科技工作的實幹家。對科技人員壓擔子、上課題,既大膽放手,又及時給予指導,使他們在科技工作的實踐中增長才幹。他很關心科技人員的知識更新和外語水平的提高,給予他們學習進修的機會。他特別注意技術尖子的發現和培養。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年科技專家劉夏石就是馮鍾越當時重點培養的技術尖子之一。
馮鍾越本人在回顧25年來從事飛機強度工作的實踐時寫道:「我認為自己有較強的求知精神,對新事物比較敏感,因此能夠提出一些帶方向性的建議和支持那些有創建性的想法。由於這些年來接觸的技術領域較多,因此知識面也比較開闊,能夠解決一些技術難點和組織指導較大的技術項目的研究和實施。」由於在科技工作中的建樹,他成長為祖國第一代飛機結構強度專家,先後被選為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中國航空學會理事、航空工業部科技委委員,1981年晉升為高級工程師。
馮鍾越在科技工作上的建樹使他成為名符其實的專家,而他又有出眾的文學素養,喜文藝,嫻詩詞,且工書法篆刻。他去世的時候,馮友蘭為兒子寫了輓聯:
「是好黨員,是好乾部,壯志未酬,
淚灑豈只為家痛;
能嫻科技,能嫻文藝,全才罕遇,
招魂也難再歸來。」
馮鍾越為我國的航空科研事業奮鬥了一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飛機結構強度工作的開創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51年開始建立航空工業,1956年,我國已經製造出噴氣式飛機。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航空科研事業,獨立自主地設計製造自己的航空產品,實現由仿製到自行設計的轉變,已經提到航空工業的議事日程。
1956年,沈陽飛機製造廠飛機設計室成立並開始設計我國第一架噴氣教練機——殲教1飛機。馮鍾越是飛機設計室的強度組長,主管殲教1飛機的強度工作。他主持制定了強度計算方案,簽發了主要設計圖紙,擬定和發出了全機靜力試驗大綱和試驗任務書,協助試驗室領導組織了全機靜力試驗的准備工作。殲教1飛機全機靜力試驗順利通過,強度完全合格,為新機上天試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8年夏,馮鍾越受領導的委託,冒酷暑到南昌飛機製造廠參加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初教6飛機的強度復查工作。經全機靜力試驗證明,經過復查加強以後的飛機滿足了強度要求。
1958年以後,馮鍾越相繼參加兩種高空高速殲擊機的設計工作。這兩種飛機都是小展弦比機翼,傳統的工程梁理論已不能用於這種類型機翼的應力分析。他採用以梁和抗扭盒為基本元件的矩陣位移法,使用計算機對東風113飛機進行了應力分析。同時,還進行了矩陣力法的應用探討。
1961年8月航空研究院成立以後,馮鍾越任殲擊機設計研究所強度室副主任(1962年任主任)。當時的主要任務是摸透(消化)從蘇聯引進的米格-21飛機,為以後自行設計新型殲擊機創造條件。他組織領導了對米格-21飛機強度計算報告的翻譯和消化工作,以期掌握該機強度計算的特點。為了驗證其計算方法,組織和指導了一些試驗件的試驗研究工作。在摸透米格-21飛機的過程中,他沒有滿足於只了解該機的一般情況,而要求弄清楚原報告選用的計算參數、載荷類別大小、計算方法、計算結果、材料的選用,以及氣動加熱問題處理等方面的問題。這對尚沒有掌握超音速飛機設計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說,無疑是非常必要的。在摸透過程中,對原報告中數據不協調和計算數據有錯誤的地方進行了更正,保證了數據和圖紙的一致性,使飛機工廠有一套完整的、數據正確的強度報告,作為處理生產問題的依據。
為適應自行研製新機的需要,在消化米格21飛機強度計算報告的基礎上,他重視引進新技術,親自參與並組織科技人員抓緊對小展弦比機翼應力分析和影響系數的研究,並以直接剛度法為基礎,編制機翼應力變形分析計算程序。此外,他還領導了蜂窩結構、整體壁板和新材料的應用研究和優化設計,為設計新型殲擊機作技術儲備。
1964年,開始自行設計我國第一架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飛機。在殲8飛機設計中,馮鍾越負責全機的結構強度和試驗工作。他從我國飛機設計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了《殲8飛機強度計算原則》,確定了飛機各大部件的計算方案。他強調要在吸收米格-21飛機成功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有所前進」,充分利用已經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殲8飛機強度計算水平實現新的突破。機翼的設計計算採用米格-21飛機三次靜不定解法,用LCVY位移法給出影響系數,校核計算用有限元法。機身的強度計算仍採用傳統的簡化假設。馮鍾越簽發了殲8飛機的主要設計圖紙。為確保設計質量和飛機安全上天,他組織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研究工作,經全機靜力試驗證明,殲8飛機的強度工作是成功的。馮鍾越為殲8飛機制定的強度計算原則及做法,後來在其他新機研製中得到借鑒或沿用。
殲8飛機在1985年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由於馮鍾越是殲8飛機研製的主要參加者,在殲8飛機設計中作出了重要貢獻,1987年6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發給他特等獎光榮冊。
1970年以後,馮鍾越參加了殲9飛機設計方案的論證工作。由於殲9飛機的飛行速度已經超過熱障,他把研究工作的重點轉向熱結構問題,特別是熱結構的規范和強度計算的標准問題。
1973年以後,他組織領導了水轟5飛機、運7飛機、運8飛機、運10飛機的全機靜力破壞試驗。所有這些試驗項目都做到一次成功,滿足了設計生產單位的定型要求。
我國有限元法應用研究的開拓者
有限元法的研究和應用是從飛機設計的實際需要中提出來的。1958年,我國開始設計兩種超音速殲擊機——東風107和東風113飛機。由於這兩種飛機都是小展弦比機翼,傳統的工程梁理論已不能用於這類飛機機翼的強度剛度計算。當時擺在馮鍾越面前的問題是:必須尋求一種小展弦比機翼的計算方法,以解決飛機設計中所碰到的這一關鍵技術問題。
眾所周知,小展弦比機翼在強度與剛度方面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相對厚度小,應力水平高,對應力分析的精度要求更高,但是又因結構十分復雜,其內部空間小,除提供收放起落架及存放油箱需要外,還要懸掛各種操縱面(襟翼、副翼),所以以平面假設為基礎的工程計算方法已不再適用,必須尋求一種新的結構分析方法;二是小展弦比機翼的顫振分析是設計的一大關鍵,而顫振分析(當時認識水平上)基於准確的結構柔度影響系數矩陣(而傳統的工程計算方法對此是無能為力的)。這就是說,必須找到這樣一種方法,它既能給出准確的應力和變形,同時又能給出結構的柔度影響系數矩陣。
馮鍾越為解決這一關鍵技術問題翻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發現國際上也在剛剛開始探索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在眾說紛紜中,馮鍾越認定結構分析的矩陣方法就是出路。於是他組織人力開展研究工作,和大家一起學習討論,弄清方法原理,試算例題。當時,設計室只有手搖式計算機,算一個10階矩陣代數方程,往往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對結構分析的矩陣方法初步入了門,掌握了位移法和力法的基本原理和計算步驟。
1961年,成立航空研究院(國防部六院)。馮鍾越及時向六院提交了他親自起草的「小展弦比機翼強度剛度研究」課題的立題報告。六院批准了馮鍾越的報告,並作為六院的重點研究課題列入科研計劃,由他親自擔任課題負責人,從思想上、技術上指導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課題組成員長駐北京進行技術攻關,並得到中國科學院計算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在課題研究中,馮鍾越治學態度嚴謹,不僅高度重視理論研究,而且重視試驗驗證工作。在課題研究全面鋪開的同時,他克服一切困難又親自組織力量生產了1:5金屬模型,以便進行試驗對比分析;接著又進行了難度較大的機翼結構影響系數的實測工作,為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後來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礎。
「小展弦比機翼強度剛度研究」課題經過3年努力,於1965年圓滿完成了課題規定的研究任務,並提交了可供型號設計實際使用的小展弦比機翼應力分析和柔度影響系數計算的位移法、力法、直接剛度法、子結構分析法等相應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基本上接近於當時的國際水平。
從1964年開始,我國自行研製殲8飛機,馮鍾越果斷地決定把自行研製的有限元法用於殲8機翼的校核計算,使我國飛機設計採用了有自己特色的、先進的、可靠的分析方法,使電子計算機在我國自行設計的飛機上得到實際應用。該項研究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結構分析系統——中國計算力學的里程碑
1975年4月,三機部六院在西安召開了飛機和戰術導彈強度研究十年規劃會議。根據國內外的發展趨勢和各方面的迫切要求,馮鍾越認為我國已經具備了研製大型通用結構分析系統的條件,建議將通用有限元航空結構分析系統研製作為強度研究的重點課題。部院同意並批准了馮鍾越的建議,將航空結構分析系統的研究課題列入部院的科研工作計劃,並先後任命馮鍾越為結構分析系統I、Ⅱ、Ⅲ型的主任工程師。
航空結構分析系統I型(漢語拼音縮寫為:HAJIF1),是用於結構靜力分析的軟體系統。從1976年5月開始研製,1979年9月通過部級鑒定。它是我國首次研製成功的大型、通用、效率較高的航空靜力結構分析應用軟體系統。
結構分析系統I型,可分析結構在氣動載荷、集中載荷和慣性載荷作用下的變形與應力。系統採用了有獨創性的多級子結構和局部對稱性分析技術,通用性強,便於分析任何形態的大型復雜結構。系統建立了面向用戶的結構分析專用語言,使用靈活,易於掌握,便於組織專用程序。系統具有數據自動生成能力,大大減少了人工勞動。系統提供了自動分塊加有效列和超元矩陣兩種解法。系統採用了模塊化結構,便於系統的擴充與修改。系統具有中斷與診斷功能。
結構分析系統Ⅰ型投入使用後,提高了分析大型航空結構的能力,為飛機強度設計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計算手段,從而提高了飛機的設計質量,縮短了研製周期,是實現航空技術現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工作。鑒定認為:「用計算機解決大型復雜結構,建立結構分析自動化程序系統,在我國還是第一次實現,填補了國內空白,是航空工業重大科研成果,對新機研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連工學院錢令希指出:「結構分析系統I型的研製成功,是我國計算力學的里程碑。」這項成果獲1979年三機部和國防工辦科技成果一等獎、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結構分析系統Ⅱ型(HAJIF-Ⅱ),是用於航空結構動力分析的軟體系統。該系統於1979年11月開始研製,1981年10月通過部級鑒定。
航空結構動力分析系統,具有結構的固有振動特性計算、主動控制系統的顫振計算和部分突風響應計算等功能。其規模具有2.8萬條FORTRAN語句、27個模塊、31條固定流程,結構模型可以有7000自由度,可以計算70個特徵向量。在非定常空氣動力計算中,每個翼面的空氣動力分塊數可達200塊,可以計算5個翼面。在顫振和突風響應計算中使用的形態可達50個。
該系統是我國第一個航空結構動力分析系統,經過實際使用證明工作可靠,能夠滿足目前航空結構固有振動和氣動彈性分析的迫切需要;在力學、數值計算和程序設計中採用了不少國內外70年代後期的新技術,具有國內的先進水平。這項成果獲1981年三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結構分析系統Ⅲ型(HAJIF-Ⅲ),是用於航空結構非線性分析的軟體系統,1977年開始論證,1981年開始研製,1985年通過部級鑒定。馮鍾越在完成立題論證、組成了研製工作班子、待研製工作開始起步以後,於1982年10月因病逝世。
結構分析系統Ⅲ型擁有近8萬條FORTRAN語句,具有較齊全的非線性分析功能。它在自動選取載荷增量步長、自動確定節點自由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獨創性。該系統填補了我國大型結構非線性分析系統的空白,達到國外80年代初期的先進水平。該成果獲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研製HAJIF系統的同時,馮鍾越還組織並指導了結構多約束優化設計系統的研製。這項工作於1979年開始,1981年結束。該系統的研製成功,把先進的有限元分析和數學規劃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為飛機結構打樣設計提供了有效手段。該項目獲1988年部級成果一等獎、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致力於航空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已經提到社會主義建設的議事日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時,馮鍾越所思考著的問題是如何改變飛機強度工作的落後面貌,盡早實現試驗和計算手段的現代化,乃至整個飛機設計和製造的現代化。他認為我們試驗室技術裝備陳舊,要想把試驗研究搞上去,必須更新裝備。
1979年,馮鍾越兩次出國考察,參觀了美國和聯邦德國的科研機構和飛機公司,了解了兩國飛機強度研究的現狀和發展水平。他看了人家的,但更多的則是想到自己如何發展的問題。他說:「衡量水平的規模和標准最主要的是看計算機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他認為,我們在強度研究工作方面不能等硬體,而要從軟體的發展上盡快趕上去,並促進硬體的發展。要大力加快試驗技術計算機化的進程。應該集中人力、財力,有重點有步驟地逐步實現試驗技術的計算機化,改變目前仍停留於人工操作的落後狀態。
飛機結構強度研究所擔負著大型飛機鑒定性試驗和疲勞、振動及瞬態熱應力試驗,而現有的試驗設備技術落後、效率低、誤差大、試驗周期長,很難適應試驗工作的要求。他積極向部院領導建議,從國外引進必需的先進設備,以加速強度研究的現代化進程。經部領導批准以後,馮鍾越組成了專門的工作班子,對引進項目進行了調查論證,從而使引進的項目在技術上達到先進,在價格上比較合理。
為解決瞬態熱應力試驗設備的落後狀態,1977年12月和日本日立公司簽訂合同,引進日立-80計算機系統,即計算機控制加熱載入、瞬態熱應力測試實時數據採集和處理系統。這套設備投入使用以後,瞬態熱應力的試驗技術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
隨著航空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疲勞試驗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研製的模擬式和數模混合式自動協調載入設備與國外通用的數字計算機控制的模擬式液壓伺服載入系統相比,在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方面有著較大的差距。為改變這一落後狀況,部批准從美國MTS公司引進一套100通道數控協調載入系統。該系統可用於120噸級大型飛機的疲勞試驗,兼容靜力試驗。這是當時國內技術先進的疲勞試驗設備。
為了實現飛機設計和製造的現代化,在航空結構分析系統的研製取得重大突破以後,馮鍾越把研究方向轉向關於實現飛機設計與製造自動化這一領域,即研製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製造系統。為了尋找依據,借鑒國外的經驗,他把這個課題作為1979年訪美時考察的重點之一。在大量收集國內外信息、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系統的立題論證工作,親自撰寫了《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製造的途徑》論證報告。1980年,馮鍾越正式向部院領導提出「立足國內現有硬體,不失時機地開展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製造工作」的建議,很快得到部院領導的支持和贊同。1980年底,7760CAD/CAM課題組組成,部任命馮鍾越為這個課題組的主任工程師。1981年,他帶病冒著盛夏酷暑奔波於北京、沈陽、西安、成都等地,進行調查研究和聯合攻關事宜。正當7760CAD/CAM的研製工作開始起步的時候,1982年10月,馮鍾越不幸病逝。7760CAD/CAM系統於1986年研製成功,並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作者:張樹楫)
簡歷
l931年12月31日 生於北平(今北京市)。
1952年 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任沈陽飛機製造廠總裝車間工藝室主任,後任廠設計科強度組長。
1956年 任沈陽飛機製造廠飛機設計室強度組長。
1961年 任國防部航空研究院殲擊機設計研究所強度室副主任,1962年任主任,1965年調總師辦主管結構、強度、試驗工作。
1970年 任四川成都殲擊機設計研究所強度室主任。
1973年 任飛機結構強度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1982年10月 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馮鍾越.三角機翼的影響系數和結構分析.航空技術參考資料,1960.
2 馮鍾越.小展弦比機翼的氣動彈性問題.國際航空,1960.
3 馮鍾越.空氣彈性力學引論.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63.
4 馮鍾越.殲擊機疲勞分析的參數方法.國外航空技術,1973.
5 馮鍾越.彈塑性分析方法.固體力學中的有限元素法(譯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
6 馮鍾越.計算圖象在產品結構分析上的應用.固體力學中的有限元素法(譯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
7 馮鍾越.計算控制的伺服液壓試驗設備在大尺寸結構驗證試驗上的應用.國外航空技術,1979.
8 馮鍾越.用於靜力分析的航空結構分析系統I型.航空學報,1980(1).
9 馮鍾越.模擬飛機結構墜毀的計算機程序.國際航空,1981(9).
10 馮鍾越.有限元素法在中國航空結構分析中的應用.英國《FiniteElement News》雜志,1981(2、3)(英文).
『貳』 北京的出版社都有哪些
中國畫報出製版社,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中國計量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叄』 北京中央級出版社有哪些
A級
本級為權威出版社,共9家。
1.高等教育出版社
2.科學出版社
3.人民出版社
4.人民文學出版社
5.三聯書店
6.商務印書館
7.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8.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中華書局
B級
本級為中央級出版社(部分)和優秀地方出版社,共169家。
一、中央級出版社(黑體字者為中宣部、新聞出版社署評出的優秀出版社)
1.北京大學出版社
2.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4.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
5.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6.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7.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8.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9.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0.長安出版社
11.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12.當代世界出版社
13.當代中國出版社
14.黨建讀物出版社
15.地震出版社
16.地質出版社
17.電子工業出版社
18.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19.法律出版社
20.改革出版社
21.光明日報出版社
22.國防工業出版社
23.國學出版社
24.海洋出版社
25.航空工業出版社
26.紅旗出版社
27.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8.華文出版社
29.華夏出版社
30.華藝出版社
31.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32.化學工業出版社
33.環境科學出版社
34.黃河水利出版社
35.機械工業出版社
36.建築工業出版社
37.教育科學出版社
38.解放軍出版社
39.金城出版社
40.金盾出版社
41.經濟管理出版社
42.經濟科學出版社
43.經濟日報出版社
44.九州出版社
45.軍事科學出版社
46.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47.軍事誼文出版社
48.開明出版社
49.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50.科學普及出版社(科學技術出版社)
51.民族出版社
52.農業出版社
53.清華大學出版社
54.群眾出版社
55.人民交通出版社
56.人民教育出版社
57.人民體育出版社
58.人民日報出版社
59.人民衛生出版社
60.人民音樂出版社
61.人民郵電出版社
62.人民體育出版社
63.時代傳播音像出版社
64.時事出版社
65.世界知識出版社
66.水電出版社
67.水利電力出版社
68.同濟大學出版社
69.團結出版社
70.外國文學出版社
71.外文出版社
72.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73.萬國學術出版社
74.文物出版社
75.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76.西苑出版社
77.新華出版社
78.學習出版社
79.學苑出版社
80.學苑音像出版社
81.冶金工業出版社
82.語文出版社
83.原子能出版社
84.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85.中國標准出版社
86.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87.中國城市出版社
88.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89.中國大地出版社
90.中國檔案出版社
91.中國電力出版社
92.中國發展出版社
93.中國法制出版社
94.中國方正出版社
95.中國紡織出版社
96.中國婦女出版社
97.中國工人出版社
98.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99.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00.中國和平音像出版社
101.中國畫報出版社
102.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03.中國計劃出版社
104.中國計量出版社
105.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106.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07.中國金融出版社
108.中國勞動出版社
109.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110.中國林業出版社
111.中國旅遊出版社
112.中國美術出版總社
113.中國民航出版社
114.中國農業出版社
115.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16.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117.中國農影音像出版社
118.中國青年出版社
119.中國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
120.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121.中國人口出版社
12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23.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124.中國三峽出版社
125.中國商務出版社
126.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27.中國社會出版社
128.中國審計出版社
129.中國市場出版社
130.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31.中國文聯出版社
132.中國文學出版社
133.中國物資出版社
134.中國戲劇出版社
135.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
136.中國宇航出版社
137.中國致公出版社
138.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139.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140.中央編譯出版社
141.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42.中央文獻出版社
143.中原農民出版社
144.宗教文化出版社
145.作家出版社
二、優秀地方出版社
1.百花文藝出版社
2. 大象出版社(河南)
3.廣東科技出版社
4.廣東教育出版社
5.海峽文藝出版社(福建)
6.河北教育出版社
7.湖北人民出版社
8.湖南教育出版社
9.接力出版社(廣西)
10.遼寧人民出版社
11.江蘇教育出版社
12.江蘇科技出版社
13.山東教育出版社
14.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15.上海辭書出版社
16.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7.上海人民出版社
18.上海譯文出版社
19.少年兒童出版社(上海)
20.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1.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2.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23.未來出版社(陝西)
24.武漢大學出版社
C級
A級、B級之外的其他出版社。
截止2005年,全國共有出版社573家(包括副牌社34家),其中中央級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14家),地方出版社353家(包括副牌20家)。
北京都有哪些,你看看吧
『肆』 你好,同學,我想問下你們現在高中讀的語文教材,老師有沒有要求哪幾篇必背的我在廈門讀書,要去江西高
中國出版社名錄中央級出版社
寶文堂書店
兵器工業出版社
測繪出版社
長城出版社
長征出版社
朝花美術出版社
檔案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地質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紡織工業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商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國防工業出版社(新時代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華文出版社
華藝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教育科學出版社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經濟管理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經濟日報出版社
軍事科學出版社
軍事譯文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科學普及出版社
昆侖出版社
勞動人事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農村讀物出版社
農業出版社
企業管理出版社
氣象出版社
群眾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美術出版社
人民日報出版社
人民體育出版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人民音樂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榮寶齋
石油工業出版社
時事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世界知識出版社
書目文獻出版社
水利電力出版社
外國文學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即「外文圖書出版社」。
萬國學術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人民軍醫出版社
現代出版社
新華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冶金工業出版社
印刷工業出版社
宇航出版社
語言出版社
原子能出版社
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國標准出版社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中國城市出版社
中國大網路書出版社(包括知識出版社)
中國地圖出版社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中國婦女出版社
中國工人出版社
中醫古籍出版社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中國和平出版社
中國畫報出版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中國計量出版社
中國建設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中國金融出版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中國連環畫出版社
中國林業出版社
中國旅遊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中國商業出版社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攝影出版社
中國石化出版社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中國書籍出版社
中國鐵道出版社
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中國文史出版社
中國文學出版社
中國物資出版社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中國展望出版社
中華地圖學社
中華書局
中央文獻出版社
專利文獻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石油工業出版社
中國檢察出版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航空工業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華語教學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中國藏學出版社
中國計劃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長虹出版公司
中國審計出版社
人民中國出版社
紅旗出版社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物價出版社
卓越出版公司
改革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中國人事出版社
開明出版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中國唱片總公司
中國科學技術聲像公司
中國電視國際服務公司
東方歌舞團錄音公司
中國經濟信息公司
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
中國北光聲像藝術公司
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聲像中心
語文音像出版社
開明文教音像出版社
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
中華醫學音像出版社
中國旅遊聲像出版社
中國和平音像出版社
經濟法制音像出版社
中國音像製品評價製作中心
中國電子音像出版社
地方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北京古籍出版社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中國書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中國政治大學出版社
國防大學出版社
北京郵電學院出版社
旅遊教育出版社
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
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
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
清華大學音像教材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百花文藝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天津楊柳青畫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南開大學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天津音像公司
河北省河北人民出版社
河北美術出版社
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花山文藝出版社
河北音像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山西科學教育出版社
北嶽文藝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書海出版社
山西音像出版社
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
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內蒙古音像出版社
遠方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吉林教育出版社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吉林美術出版社
時代文藝出版社
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
延邊人民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長春出版社
吉林大學出版社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延邊大學出版社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北方文藝出版社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
哈爾濱地圖出版社
哈爾濱出版社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出版社
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
哈爾濱工業大學音像教材出版社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少年兒童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辭書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上海分店
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上海書畫出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上海翻譯出版公司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上海畫報出版社
文匯出版社
上海音樂出版社
上海書店
百家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同濟大學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
華東化工學院出版社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
上海音像公司
上海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分中心
上海聲像讀物出版社
上海外語音像出版社
上海高教錄像出版社
上海文化錄音錄像中心
海文音像出版社
東方出版中心
商務印書館
江蘇人民出版社
江蘇教育出版社
江蘇美術出版社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
江蘇古籍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古吳軒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河海大學出版社
東南大學出版社
江蘇音像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夏泠印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浙江攝影藝術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
寧波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安徽文藝出版社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安徽美術出版社
黃山書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黃山音像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福建美術出版社
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福建省地圖出版社
鷺江出版社
海峽文藝出版社
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廈門大學出版社
福建省音像出版社
福建普教聲像教材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江西少年兒童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贛江音像出版公司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山東人民出版社
山東教育出版社
山東文藝出版社
山東美術出版社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齊魯書社
青島出版社
山東省地圖出版社
山東友誼書社
黃河出版社
濟南出版社
山東大學出版社
齊魯音像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教育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海燕出版社
河南美術出版社
文心出版社
中原農民出版社
河南大學出版社
黃河音像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湖北美術出版社
湖北辭書出版社
武漢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武漢地質學出版社
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揚子江音像出版社
湖北音像藝術出版社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湖南美術出版社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嶽麓書社
湖南地圖出版社
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
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湖南省音像出版社
湖南省科教語言音像出版社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東科技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嶺南美術出版社
新世紀出版社
廣東教育出版社
廣東旅遊出版社
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中山大學出版社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太平洋影音公司
廣東省語言影音出版公司
廣東音像教材出版社
廣州外語音像教材出版社
華南理工大學音像出版社
深圳音像出版公司
汕頭音像出版社
廣州音像出版社
廣東音像出版社
廣州出版社
廣西人民出版社
廣西民族出版社
灕江出版社
廣西教育出版社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廣西音像公司
廣西民族聲像藝術公司
接力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四川民族出版社
四川美術出版社
四川文藝出版社
巴蜀書社
四川辭書出版社
成都地圖出版社
蜀蓉棋藝出版社
成都出版社
四川大學出版社
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重慶音像出版社
四川省教育音像出版社
貴州人民出版社
貴州民族出版社
貴州東方音像出版公司
貴州教育出版社
雲南人民出版社
雲南民族出版社
雲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雲南教育出版社
雲南科技出版社
德宏民族出版社
雲南大學出版社
雲南音像出版社
西藏人民出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未來出版社
陝西旅遊出版社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安地圖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西北大學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西北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陝西音像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家音像教材出版社
西安外語音像教材出版社
甘肅人民出版社
甘肅民族出版社
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
甘肅教育出版社
甘肅文化出版社
甘肅音像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青海民族出版社
青海昆侖音像出版社
寧夏人民出版社
寧夏大地音像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教育出版社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新疆人民衛生出版社
喀什維吾爾出版社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文出版社
伊犁人民出版社
新疆攝影藝術出版社
新疆大學出版社
新疆音像出版社
三環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
『伍』 都有哪些小出版社有人知道名字嗎
以下是中國「全國百佳單位」(各類別不分先後;排名不分先後,按拼音排序)
【社科類】
安徽人民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長春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黨建讀物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團
江蘇人民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解放軍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青島出版社
山東人民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上海人民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外文出版社
學習出版社
知識產權出版社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中國金融出版社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
中華書局
黃河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科技類】
中國林業出版社
中國農業出版社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軍醫出版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星球地圖出版社
中國電力出版社
中國紡織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中國人口出版社
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科學普及出版社
【大學類】
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廈門大學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中南大學出版社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教育類】
高等教育出版社
廣東教育出版社
江蘇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學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古籍類】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黃山書社
嶽麓書社
中華書局
上海古籍出版社
【少兒類】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文藝類】
文化藝術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中國書法出版社
中國文學出版社
中國文化出版社
安徽美術出版社
安徽文藝出版社
湖南美術出版社
吉林美術出版社
江蘇美術出版社
江西美術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上海音樂出版社
浙江攝影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灕江出版社
本回答專業性由科學教育分類達人 甄善繼認證
推薦回答
中國出版社名錄中央級出版社
寶文堂書店兵器工業出版社測繪出版社長城出版社長征出版社朝花美術出版社檔案出版社地震出版社地質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東方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紡織工業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工商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新時代出版社)海洋出版社華文出版社華藝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解放軍文藝出版社金盾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軍事科學出版社軍事譯文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昆侖出版社勞動人事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農村讀物出版社農業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氣象出版社群眾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人民體育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榮寶齋石油工業出版社時事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世界知識出版社書目
『陸』 宗璞寫的紫藤蘿瀑布時的寫作背景、個人資料和他弟弟的資料
參考資料: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宗璞(pú)(1928—)女,原名馮鍾璞,筆名有任小哲、豐非等。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1928年7月生於北京,十歲時隨家庭南遷到昆明。上過南菁小學和西南聯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外文系,後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51年畢業。曾在中國文聯、文藝報等單位工作。1960年調《世界文學》編輯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後門》《知音》等,《紅豆》曾受到不應有的批判。「文革」後,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中篇小說《三生石》,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說散文選》。後來又抱病奮力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其第一部《南渡記》已於1987年問世,獲得了好評。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成名作為1957年的短篇小說《紅豆》。新時期她開始大量發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三生石》(獲第 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童話《總鰭魚的故事》(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蝸居》、《我是誰》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南渡記》,1996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來又抱病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 宗璞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她的小說,刻意求新,語言明麗而含蓄,流暢而有餘韻,頗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 宗璞在病中苦耕,歷時7年,《南渡記》的第二部《東藏記》終於面世。計劃中尚有《西征記》、《北歸記》,是總書名為《野葫蘆引》的多卷長篇系列。 宗璞以她細密從容的敘述方式,建立起優美溫婉的語言風格。眾多的人物命運和世相心態,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細節中緩緩展開,伏有大氣磅礴的布局。宗璞筆下的戰爭沒有刀光劍影,卻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創痕,並具有一種柔性的書卷氣息。那種浸入骨髓的文化質感,在閱讀中竟令人有如置身於《紅樓夢》的語境之中。讀《東藏記》這樣雋永而精緻的小說,真是受益又享受。
宗璞的一篇文章《紫藤蘿瀑布》。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這篇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於是寫成此文。
宗璞弟弟的資料
馮鍾越,飛機結構強度專家。長期從事飛機結構設計與強度研究工作。在新型殲擊機結構強度計算與試驗,航空結構分析系統(HAJIF)的開發研製和航空結構靜、動、熱強度試驗現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馮鍾越,1931年12月31日出生於北平(今北京市)。祖籍河南省唐河縣。祖父馮台異是清朝進士,在湖北崇陽當過知縣。父親馮友蘭曾任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教授,是國內外著名學者。母親任載坤畢業於北京女子師范學校,是辛亥革命前輩任芝銘的女兒。馮鍾越先後在昆明、北京完成了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全部學業。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在大學讀書時他就是中國共產黨聯系的積極分子,於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馮鍾越開始參加工作走向生活的時候,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國民經濟建設的序幕剛剛拉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起步,航空工業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部門開始建設。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他放棄了留校和去昆明工作的願望,毅然報名服從組織分配,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於是被分配到沈陽飛機製造廠,加入了建設航空工業的行列。
當時,航空正業按照中央確定的由修理到製造、由仿製到自行設計的發展方針,在完成了由修理到製造的轉變以後,從1955年開始籌建航空科研機構,開展研究設計工作。1956年,第一個飛機設計室成立了,從此馮鍾越開始了飛機結構強度的研究工作。
在馮鍾越從事飛機結構強度研究的25年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飛機戰術技術性能的提高,飛機結構布局形式不斷改變,因而在強度計算方面,傳統的理論方法有的已不再適用。所以,開辟新領域、研究新技術、實現新突破,以滿足研製新型飛機的需要,就成為飛機結構強度研究的主要課題。加之,電子計算機日益廣泛使用,應用軟體的研究亦成為強度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這種形勢下,馮鍾越知難而進,以頑強的拼搏精神,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開拓前進,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果,攻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從而推動了飛機結構強度研究的不斷進步,為發展祖國的航空科研事業作出面貢獻。
馮鍾越從事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他能把握本專業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確定科研工作的主我方向,規劃科研鋁攻關課題,一旦研究課題確定以後,就親自組織實施,帶頭攻關。他既有戰略思想,又有戰術目標;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在科研管理工作上,他胸懷全局,指揮若定,一環扣一環,一步一個腳印。他對科技人員嚴格要求,一絲不苟,並以身作則,說到做到。在審查報告時,他對其中的數學公式都要逐一驗算,甚至連標點符號、錯別字也不放過。
馮鍾越在科技工作上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帶出了一批人,培養了一批科技工作的實幹家。對科技人員壓擔子、上課題,既大膽放手,又及時給予指導,使他們在科技工作的實踐中增長才幹。他很關心科技人員的知識更新和外語水平的提高,給予他們學習進修的機會。他特別注意技術尖子的發現和培養。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年科技專家劉夏石就是馮鍾越當時重點培養的技術尖子之一。
馮鍾越本人在回顧25年來從事飛機強度工作的實踐時寫道:「我認為自己有較強的求知精神,對新事物比較敏感,因此能夠提出一些帶方向性的建議和支持那些有創建性的想法。由於這些年來接觸的技術領域較多,因此知識面也比較開闊,能夠解決一些技術難點和組織指導較大的技術項目的研究和實施。」由於在科技工作中的建樹,他成長為祖國第一代飛機結構強度專家,先後被選為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中國航空學會理事、航空工業部科技委委員,1981年晉升為高級工程師。
馮鍾越在科技工作上的建樹使他成為名符其實的專家,而他又有出眾的文學素養,喜文藝,嫻詩詞,且工書法篆刻。他去世的時候,馮友蘭為兒子寫了輓聯:
「是好黨員,是好乾部,壯志未酬,
淚灑豈只為家痛;
能嫻科技,能嫻文藝,全才罕遇,
招魂也難再歸來。」
馮鍾越為我國的航空科研事業奮鬥了一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飛機結構強度工作的開創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51年開始建立航空工業,1956年,我國已經製造出噴氣式飛機。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航空科研事業,獨立自主地設計製造自己的航空產品,實現由仿製到自行設計的轉變,已經提到航空工業的議事日程。
1956年,沈陽飛機製造廠飛機設計室成立並開始設計我國第一架噴氣教練機——殲教1飛機。馮鍾越是飛機設計室的強度組長,主管殲教1飛機的強度工作。他主持制定了強度計算方案,簽發了主要設計圖紙,擬定和發出了全機靜力試驗大綱和試驗任務書,協助試驗室領導組織了全機靜力試驗的准備工作。殲教1飛機全機靜力試驗順利通過,強度完全合格,為新機上天試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8年夏,馮鍾越受領導的委託,冒酷暑到南昌飛機製造廠參加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初教6飛機的強度復查工作。經全機靜力試驗證明,經過復查加強以後的飛機滿足了強度要求。
1958年以後,馮鍾越相繼參加兩種高空高速殲擊機的設計工作。這兩種飛機都是小展弦比機翼,傳統的工程梁理論已不能用於這種類型機翼的應力分析。他採用以梁和抗扭盒為基本元件的矩陣位移法,使用計算機對東風113飛機進行了應力分析。同時,還進行了矩陣力法的應用探討。
1961年8月航空研究院成立以後,馮鍾越任殲擊機設計研究所強度室副主任(1962年任主任)。當時的主要任務是摸透(消化)從蘇聯引進的米格-21飛機,為以後自行設計新型殲擊機創造條件。他組織領導了對米格-21飛機強度計算報告的翻譯和消化工作,以期掌握該機強度計算的特點。為了驗證其計算方法,組織和指導了一些試驗件的試驗研究工作。在摸透米格-21飛機的過程中,他沒有滿足於只了解該機的一般情況,而要求弄清楚原報告選用的計算參數、載荷類別大小、計算方法、計算結果、材料的選用,以及氣動加熱問題處理等方面的問題。這對尚沒有掌握超音速飛機設計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說,無疑是非常必要的。在摸透過程中,對原報告中數據不協調和計算數據有錯誤的地方進行了更正,保證了數據和圖紙的一致性,使飛機工廠有一套完整的、數據正確的強度報告,作為處理生產問題的依據。
為適應自行研製新機的需要,在消化米格21飛機強度計算報告的基礎上,他重視引進新技術,親自參與並組織科技人員抓緊對小展弦比機翼應力分析和影響系數的研究,並以直接剛度法為基礎,編制機翼應力變形分析計算程序。此外,他還領導了蜂窩結構、整體壁板和新材料的應用研究和優化設計,為設計新型殲擊機作技術儲備。
1964年,開始自行設計我國第一架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飛機。在殲8飛機設計中,馮鍾越負責全機的結構強度和試驗工作。他從我國飛機設計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了《殲8飛機強度計算原則》,確定了飛機各大部件的計算方案。他強調要在吸收米格-21飛機成功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有所前進」,充分利用已經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殲8飛機強度計算水平實現新的突破。機翼的設計計算採用米格-21飛機三次靜不定解法,用LCVY位移法給出影響系數,校核計算用有限元法。機身的強度計算仍採用傳統的簡化假設。馮鍾越簽發了殲8飛機的主要設計圖紙。為確保設計質量和飛機安全上天,他組織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研究工作,經全機靜力試驗證明,殲8飛機的強度工作是成功的。馮鍾越為殲8飛機制定的強度計算原則及做法,後來在其他新機研製中得到借鑒或沿用。
殲8飛機在1985年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由於馮鍾越是殲8飛機研製的主要參加者,在殲8飛機設計中作出了重要貢獻,1987年6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發給他特等獎光榮冊。
1970年以後,馮鍾越參加了殲9飛機設計方案的論證工作。由於殲9飛機的飛行速度已經超過熱障,他把研究工作的重點轉向熱結構問題,特別是熱結構的規范和強度計算的標准問題。
1973年以後,他組織領導了水轟5飛機、運7飛機、運8飛機、運10飛機的全機靜力破壞試驗。所有這些試驗項目都做到一次成功,滿足了設計生產單位的定型要求。
我國有限元法應用研究的開拓者
有限元法的研究和應用是從飛機設計的實際需要中提出來的。1958年,我國開始設計兩種超音速殲擊機——東風107和東風113飛機。由於這兩種飛機都是小展弦比機翼,傳統的工程梁理論已不能用於這類飛機機翼的強度剛度計算。當時擺在馮鍾越面前的問題是:必須尋求一種小展弦比機翼的計算方法,以解決飛機設計中所碰到的這一關鍵技術問題。
眾所周知,小展弦比機翼在強度與剛度方面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相對厚度小,應力水平高,對應力分析的精度要求更高,但是又因結構十分復雜,其內部空間小,除提供收放起落架及存放油箱需要外,還要懸掛各種操縱面(襟翼、副翼),所以以平面假設為基礎的工程計算方法已不再適用,必須尋求一種新的結構分析方法;二是小展弦比機翼的顫振分析是設計的一大關鍵,而顫振分析(當時認識水平上)基於准確的結構柔度影響系數矩陣(而傳統的工程計算方法對此是無能為力的)。這就是說,必須找到這樣一種方法,它既能給出准確的應力和變形,同時又能給出結構的柔度影響系數矩陣。
馮鍾越為解決這一關鍵技術問題翻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發現國際上也在剛剛開始探索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在眾說紛紜中,馮鍾越認定結構分析的矩陣方法就是出路。於是他組織人力開展研究工作,和大家一起學習討論,弄清方法原理,試算例題。當時,設計室只有手搖式計算機,算一個10階矩陣代數方程,往往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對結構分析的矩陣方法初步入了門,掌握了位移法和力法的基本原理和計算步驟。
1961年,成立航空研究院(國防部六院)。馮鍾越及時向六院提交了他親自起草的「小展弦比機翼強度剛度研究」課題的立題報告。六院批准了馮鍾越的報告,並作為六院的重點研究課題列入科研計劃,由他親自擔任課題負責人,從思想上、技術上指導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課題組成員長駐北京進行技術攻關,並得到中國科學院計算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在課題研究中,馮鍾越治學態度嚴謹,不僅高度重視理論研究,而且重視試驗驗證工作。在課題研究全面鋪開的同時,他克服一切困難又親自組織力量生產了1:5金屬模型,以便進行試驗對比分析;接著又進行了難度較大的機翼結構影響系數的實測工作,為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後來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礎。
「小展弦比機翼強度剛度研究」課題經過3年努力,於1965年圓滿完成了課題規定的研究任務,並提交了可供型號設計實際使用的小展弦比機翼應力分析和柔度影響系數計算的位移法、力法、直接剛度法、子結構分析法等相應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基本上接近於當時的國際水平。
從1964年開始,我國自行研製殲8飛機,馮鍾越果斷地決定把自行研製的有限元法用於殲8機翼的校核計算,使我國飛機設計採用了有自己特色的、先進的、可靠的分析方法,使電子計算機在我國自行設計的飛機上得到實際應用。該項研究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結構分析系統——中國計算力學的里程碑
1975年4月,三機部六院在西安召開了飛機和戰術導彈強度研究十年規劃會議。根據國內外的發展趨勢和各方面的迫切要求,馮鍾越認為我國已經具備了研製大型通用結構分析系統的條件,建議將通用有限元航空結構分析系統研製作為強度研究的重點課題。部院同意並批准了馮鍾越的建議,將航空結構分析系統的研究課題列入部院的科研工作計劃,並先後任命馮鍾越為結構分析系統I、Ⅱ、Ⅲ型的主任工程師。
航空結構分析系統I型(漢語拼音縮寫為:HAJIF1),是用於結構靜力分析的軟體系統。從1976年5月開始研製,1979年9月通過部級鑒定。它是我國首次研製成功的大型、通用、效率較高的航空靜力結構分析應用軟體系統。
結構分析系統I型,可分析結構在氣動載荷、集中載荷和慣性載荷作用下的變形與應力。系統採用了有獨創性的多級子結構和局部對稱性分析技術,通用性強,便於分析任何形態的大型復雜結構。系統建立了面向用戶的結構分析專用語言,使用靈活,易於掌握,便於組織專用程序。系統具有數據自動生成能力,大大減少了人工勞動。系統提供了自動分塊加有效列和超元矩陣兩種解法。系統採用了模塊化結構,便於系統的擴充與修改。系統具有中斷與診斷功能。
結構分析系統Ⅰ型投入使用後,提高了分析大型航空結構的能力,為飛機強度設計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計算手段,從而提高了飛機的設計質量,縮短了研製周期,是實現航空技術現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工作。鑒定認為:「用計算機解決大型復雜結構,建立結構分析自動化程序系統,在我國還是第一次實現,填補了國內空白,是航空工業重大科研成果,對新機研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連工學院錢令希指出:「結構分析系統I型的研製成功,是我國計算力學的里程碑。」這項成果獲1979年三機部和國防工辦科技成果一等獎、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結構分析系統Ⅱ型(HAJIF-Ⅱ),是用於航空結構動力分析的軟體系統。該系統於1979年11月開始研製,1981年10月通過部級鑒定。
航空結構動力分析系統,具有結構的固有振動特性計算、主動控制系統的顫振計算和部分突風響應計算等功能。其規模具有2.8萬條FORTRAN語句、27個模塊、31條固定流程,結構模型可以有7000自由度,可以計算70個特徵向量。在非定常空氣動力計算中,每個翼面的空氣動力分塊數可達200塊,可以計算5個翼面。在顫振和突風響應計算中使用的形態可達50個。
該系統是我國第一個航空結構動力分析系統,經過實際使用證明工作可靠,能夠滿足目前航空結構固有振動和氣動彈性分析的迫切需要;在力學、數值計算和程序設計中採用了不少國內外70年代後期的新技術,具有國內的先進水平。這項成果獲1981年三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結構分析系統Ⅲ型(HAJIF-Ⅲ),是用於航空結構非線性分析的軟體系統,1977年開始論證,1981年開始研製,1985年通過部級鑒定。馮鍾越在完成立題論證、組成了研製工作班子、待研製工作開始起步以後,於1982年10月因病逝世。
結構分析系統Ⅲ型擁有近8萬條FORTRAN語句,具有較齊全的非線性分析功能。它在自動選取載荷增量步長、自動確定節點自由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獨創性。該系統填補了我國大型結構非線性分析系統的空白,達到國外80年代初期的先進水平。該成果獲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研製HAJIF系統的同時,馮鍾越還組織並指導了結構多約束優化設計系統的研製。這項工作於1979年開始,1981年結束。該系統的研製成功,把先進的有限元分析和數學規劃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為飛機結構打樣設計提供了有效手段。該項目獲1988年部級成果一等獎、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致力於航空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已經提到社會主義建設的議事日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時,馮鍾越所思考著的問題是如何改變飛機強度工作的落後面貌,盡早實現試驗和計算手段的現代化,乃至整個飛機設計和製造的現代化。他認為我們試驗室技術裝備陳舊,要想把試驗研究搞上去,必須更新裝備。
1979年,馮鍾越兩次出國考察,參觀了美國和聯邦德國的科研機構和飛機公司,了解了兩國飛機強度研究的現狀和發展水平。他看了人家的,但更多的則是想到自己如何發展的問題。他說:「衡量水平的規模和標准最主要的是看計算機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他認為,我們在強度研究工作方面不能等硬體,而要從軟體的發展上盡快趕上去,並促進硬體的發展。要大力加快試驗技術計算機化的進程。應該集中人力、財力,有重點有步驟地逐步實現試驗技術的計算機化,改變目前仍停留於人工操作的落後狀態。
飛機結構強度研究所擔負著大型飛機鑒定性試驗和疲勞、振動及瞬態熱應力試驗,而現有的試驗設備技術落後、效率低、誤差大、試驗周期長,很難適應試驗工作的要求。他積極向部院領導建議,從國外引進必需的先進設備,以加速強度研究的現代化進程。經部領導批准以後,馮鍾越組成了專門的工作班子,對引進項目進行了調查論證,從而使引進的項目在技術上達到先進,在價格上比較合理。
為解決瞬態熱應力試驗設備的落後狀態,1977年12月和日本日立公司簽訂合同,引進日立-80計算機系統,即計算機控制加熱載入、瞬態熱應力測試實時數據採集和處理系統。這套設備投入使用以後,瞬態熱應力的試驗技術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
隨著航空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疲勞試驗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研製的模擬式和數模混合式自動協調載入設備與國外通用的數字計算機控制的模擬式液壓伺服載入系統相比,在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方面有著較大的差距。為改變這一落後狀況,部批准從美國MTS公司引進一套100通道數控協調載入系統。該系統可用於120噸級大型飛機的疲勞試驗,兼容靜力試驗。這是當時國內技術先進的疲勞試驗設備。
為了實現飛機設計和製造的現代化,在航空結構分析系統的研製取得重大突破以後,馮鍾越把研究方向轉向關於實現飛機設計與製造自動化這一領域,即研製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製造系統。為了尋找依據,借鑒國外的經驗,他把這個課題作為1979年訪美時考察的重點之一。在大量收集國內外信息、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系統的立題論證工作,親自撰寫了《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製造的途徑》論證報告。1980年,馮鍾越正式向部院領導提出「立足國內現有硬體,不失時機地開展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製造工作」的建議,很快得到部院領導的支持和贊同。1980年底,7760CAD/CAM課題組組成,部任命馮鍾越為這個課題組的主任工程師。1981年,他帶病冒著盛夏酷暑奔波於北京、沈陽、西安、成都等地,進行調查研究和聯合攻關事宜。正當7760CAD/CAM的研製工作開始起步的時候,1982年10月,馮鍾越不幸病逝。7760CAD/CAM系統於1986年研製成功,並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作者:張樹楫)
簡歷
l931年12月31日 生於北平(今北京市)。
1952年 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任沈陽飛機製造廠總裝車間工藝室主任,後任廠設計科強度組長。
1956年 任沈陽飛機製造廠飛機設計室強度組長。
1961年 任國防部航空研究院殲擊機設計研究所強度室副主任,1962年任主任,1965年調總師辦主管結構、強度、試驗工作。
1970年 任四川成都殲擊機設計研究所強度室主任。
1973年 任飛機結構強度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1982年10月 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馮鍾越.三角機翼的影響系數和結構分析.航空技術參考資料,1960.
2 馮鍾越.小展弦比機翼的氣動彈性問題.國際航空,1960.
3 馮鍾越.空氣彈性力學引論.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63.
4 馮鍾越.殲擊機疲勞分析的參數方法.國外航空技術,1973.
5 馮鍾越.彈塑性分析方法.固體力學中的有限元素法(譯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
6 馮鍾越.計算圖象在產品結構分析上的應用.固體力學中的有限元素法(譯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
7 馮鍾越.計算控制的伺服液壓試驗設備在大尺寸結構驗證試驗上的應用.國外航空技術,1979.
8 馮鍾越.用於靜力分析的航空結構分析系統I型.航空學報,1980(1).
9 馮鍾越.模擬飛機結構墜毀的計算機程序.國際航空,1981(9).
10 馮鍾越.有限元素法在中國航空結構分析中的應用.英國《FiniteElement News》雜志,1981(2、3)(英文).
『柒』 北京的出版社都有哪些
共計260家出版社(大概)
奧林匹克出版社 八一出版社
寶文堂書店 北京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北京古籍出版社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北京旅遊出版社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
北京日報出版社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燕山出版社
北京醫科大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北京郵電學院出版社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北京周報出版社
兵器工業出版
長城出版社
長虹出版公司
黨建讀物出版社
檔案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地質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紡織工業出版社
改革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商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國防大學出版社
國防工業出版社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國際文化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海軍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航空工業出版社
紅旗出版社
華齡出版社
華文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華藝出版社
華語教學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教育科學出版社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今日中國出版社
京華出版社
經濟管理出版社
經濟管理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經濟日報出版社
警官教育出版社
九洲圖書出版社
軍事科學出版社
軍事誼文出版社
開明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科學普及出版社
昆侖出版社
藍天出版社
旅遊教育出版社
煤炭工業出版社3
民主建設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能源出版社
農村讀物出版社
農業出版社
企業管理出版社
氣象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求實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群眾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軍醫出版社
人民美術出版社
人民日報出版社
人民體育出版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人民音樂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人民中國出版社
榮寶齋
商務國際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少年兒童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石油工業出版社
時事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世界知識出版社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書目文獻出版社
水利電力出版社
台聲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外國文學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萬國學術出版社
萬國學術出版社
文化教育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文學古藉刊行社
文字改革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
現代出版社
新華出版社
新時代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學術書刊出版社
學習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冶金工業出版社
印刷工業出版社
宇航出版社
語文出版社
原子能出版社
知識出版社
職工教育出版社
致公出版社
中共黨史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國ISBN中心
中國標准出版社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中國藏學出版社
中國城市出版社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中國地圖出版社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中國發展出版社
中國法制出版社
中國方正出版社
中國婦女出版社
中國工人出版社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中國和平出版社
中國和平出版社
中國華僑出版社
中國華僑出版社
中國畫報出版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中國集郵出版社
中國計劃出版社
中國計量出版社
中國檢察出版社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中國金融出版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中國勞動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中央文獻出版社
中醫古籍出版社
專利文獻出版社
卓越出版公司
紫禁城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捌』 誠求山東省出版社的聯系方式
書號前綴 出版社 區域 郵編
7-80067 奧林匹克出版社 北京 100010
7-5081 八一出版社 北京
7-80030 寶文堂書店 北京 100086
7-200 北京出版社 北京 100011
7-301 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871
7-5639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022
7-80526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北京 100062
7-5300 北京古籍出版社 北京 100011
7-81004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北京 100024
7-810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083
7-5303 北京教育出版社 北京 100011
7-5638 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北京 100026
7-5304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北京 100035
7-81013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81045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北京
7-80500 北京旅遊出版社 北京
7-80501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北京
7-81002 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094
7-80502 北京日報出版社 北京 100734
7-5301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北京 100011
7-303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088
7-5302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北京 100011
7-81003 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北京 100084
7-5402 北京燕山出版社 北京 100007
7-81034 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北京 100083
7-5635 北京郵電學院出版社 北京 100088
7-5619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北京 100083
7-80066 北京周報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80038 兵器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5055 博文書社 北京 100005
7-5030 測繪出版社 北京 100045
7-80017 長城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80063 長虹出版公司 北京 100035
7-80015 長征出版社 北京 100832
7-5056 朝花美術出版社 北京 100735
7-5054 朝華出版社 北京 100044
7-5069 春秋出版社 北京 100091
7-80097 大地出版社 北京
7-80094 大眾文藝出版社 北京
7-80115 當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
7-80092 當代中國出版社 北京
7-80098 黨建讀物出版社 北京
7-80019 檔案出版社 北京 100032
7-5028 地震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116 地質出版社 北京 100013
7-5053 電子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36
7-5060 東方出版社 北京 100706
7-81000 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 北京 100013
7-5036 法律出版社 北京 100053
7-5064 紡織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27
7-80072 改革出版社 北京 100011
7-04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100009
7-80012 工商出版社 北京 100826
7-80014 光明日報出版社 北京 100050
7-80091 光明日報出版社 北京
7-5626 國防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091
7-118 國防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44
7-80049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 100009
7-80105 國際文化出版社 北京
7-80054 海潮出版社 北京 100841
7-5070 海軍出版社 北京 100841
7-5027 海洋出版社 北京 100860
7-80051 海豚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80046 航空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29
7-80068 紅旗出版社 北京 100727
7-80082 華齡出版社 北京 100034
7-5075 華文出版社 北京 100800
7-5080 華夏出版社 北京 100028
7-80053 華夏出版社 北京
7-80039 華藝出版社 北京 100010
7-80052 華語教學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5025 化學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13
7-111 機械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5041 教育科學出版社 北京 100038
7-5033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北京 100034
7-80084 金城出版社 北京 100036
7-5082 金盾出版社 北京 100842
7-80022 金盾出版社 北京 100842
7-5072 今日中國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80600 京華出版社 北京
7-80025 經濟管理出版社 北京 100836
7-80118 經濟管理出版社 北京
7-5058 經濟科學出版社 北京 100009
7-80036 經濟日報出版社 北京 100052
7-81027 警官教育出版社 北京 100031
7-80114 九洲圖書出版社 北京
7-80021 軍事科學出版社 北京 100091
7-80027 軍事誼文出版社 北京 100011
7-80077 開明出版社 北京 100009
7-03 科學出版社 北京 100707
7-5023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北京 100038
7-110 科學普及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80040 昆侖出版社 北京 100034
7-80081 藍天出版社 北京 100848
7-5637 旅遊教育出版社 北京 100024
7-5020 煤炭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13
7-80112 民主建設出版社 北京
7-105 民族出版社 北京 100013
7-80018 能源出版社 北京 100036
7-5048 農村讀物出版社 北京 100036
7-109 農業出版社 北京 100026
7-80001 企業管理出版社 北京 100044
7-5029 氣象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302 清華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084
7-80033 求實出版社 北京 100091
7-80080 群言出版社 北京 100006
7-5014 群眾出版社 北京 100741
7-01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00706
7-80056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 100745
7-114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 100013
7-107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100009
7-80020 人民軍醫出版社 北京 100842
7-102 人民美術出版社 北京 100735
7-80002 人民日報出版社 北京 100733
7-5009 人民體育出版社 北京 100061
7-117 人民衛生出版社 北京 100050
7-02 人民文學出版社 北京 100705
7-103 人民音樂出版社 北京 100036
7-115 人民郵電出版社 北京 100740
7-80065 人民中國出版社 北京 100044
7-5003 榮寶齋 北京 100052
7-80103 商務國際出版社 北京
7-100 商務印書館 北京 100710
7-5324 少年兒童出版社 北京 200020
7-80050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北京 100732
7-108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北京 100706
7-5021 石油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11
7-80009 時事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5062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北京 100704
7-5012 世界知識出版社 北京 100005
7-81014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81039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北京 210000
7-5013 書目文獻出版社 北京 100802
7-120 水利電力出版社 北京 100044
7-80062 台聲出版社 北京 100044
7-80593 同心出版社 北京 100734
7-80061 團結出版社 北京 100006
7-5016 外國文學出版社 北京 100705
7-119 外文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5600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80003 萬國學術出版社 北京 100044
7-89003 萬國學術出版社 北京 100044
7-5018 文化教育出版社 北京 100009
7-5039 文化藝術出版社 北京 100009
7-80554 文津出版社 北京
7-5010 文物出版社 北京 100009
7-80055 文學古藉刊行社 北京 100705
7-80029 文字改革出版社 北京 100010
7-80108 西苑出版社 北京
7-80028 現代出版社 北京 100011
7-5011 新華出版社 北京 100803
7-5042 新時代出版社 北京 100044
7-80005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80085 新星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80045 學術書刊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80116 學習出版社 北京
7-5077 學苑出版社 北京 100032
7-80060 學苑出版社 北京 100032
7-5024 冶金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09
7-80000 印刷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36
7-80034 宇航出版社 北京 100013
7-80006 語文出版社 北京 100010
7-5022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5015 知識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80059 職工教育出版社 北京 100034
7-80096 致公出版社 北京
7-80023 中共黨史出版社 北京 100091
7-5035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北京 100091
7-5076 中國ISBN中心 北京
7-5066 中國標准出版社 北京 100045
7-5005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北京 100010
7-80057 中國藏學出版社 北京 100036
7-5074 中國城市出版社 北京 100005
7-5000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5031 中國地圖出版社 北京 100054
7-106 中國電影出版社 北京 100013
7-5001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北京 100810
7-80004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北京 100011
7-80087 中國發展出版社 北京 100035
7-80083 中國法制出版社 北京 100017
7-80107 中國方正出版社 北京
7-80016 中國婦女出版社 北京 100010
7-5008 中國工人出版社 北京 100011
7-5043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北京 100866
7-5078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北京 100866
7-80035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北京 100866
7-80037 中國和平出版社 北京 100035
7-80101 中國和平出版社 北京
7-80074 中國華僑出版社 北京 100007
7-80120 中國華僑出版社 北京
7-80024 中國畫報出版社 北京 100044
7-80010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北京 100062
7-80093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北京 100062
7-80048 中國集郵出版社 北京 100740
7-80058 中國計劃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5026 中國計量出版社 北京 100013
7-80086 中國檢察出版社 北京 100726
7-80090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726
7-112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5049 中國金融出版社 北京 100031
7-5017 中國經濟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5046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5045 中國勞動出版社 北京 100716
7-5061 中國連環畫出版社 北京 100007
7-5038 中國林業出版社 北京 100005
7-5032 中國旅遊出版社 北京 100009
7-5002 中國盲文書社 北京 100072
7-5040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北京 100031
7-80078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 100034
7-80069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北京 100028
7-80032 中國農業機械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80026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5006 中國青年出版社 北京 100708
7-5019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北京 100011
7-80008 中國曲藝出版社 北京 100026
7-80079 中國人口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300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872
7-81011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038
7-5065 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北京 100035
7-80076 中國人事出版社 北京 100034
7-80099 中國三峽出版社 北京
7-5044 中國商業出版社 北京 100801
7-5007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北京 100708
7-80007 中國攝影出版社 北京 100005
7-80088 中國社會出版社 北京 100006
7-5004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北京 100720
7-80064 中國審計出版社 北京 100086
7-80043 中國石化出版社 北京 100029
7-80044 中國食品出版社 北京 100055
7-5052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80568 中國書店 北京 100052
7-5068 中國書籍出版社 北京 100031
7-113 中國鐵道出版社 北京 100005
7-5037 中國統計出版社 北京 100826
7-5059 中國文聯出版社 北京 100026
7-5034 中國文史出版社 北京 100811
7-5071 中國文學出版社 北京 100037
7-80075 中國舞蹈出版社 北京 100026
7-80070 中國物價出版社 北京 100837
7-5047 中國物資出版社 北京 100834
7-104 中國戲劇出版社 北京 100086
7-80041 中國新聞出版社 北京 100733
7-5067 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 北京 100810
7-5057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北京 100028
7-5050 中國展望出版社 北京
7-5620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088
7-80089 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北京 100027
7-80100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北京 200063
7-101 中華書局 北京 100710
7-80042 中外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 100027
7-80073 中信出版社 北京 100027
7-80109 中央編譯出版社 北京
7-304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北京 100083
7-81001 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5073 中央文獻出版社 北京 100081
7-80013 中醫古籍出版社 北京 100700
7-80011 專利文獻出版社 北京 100088
7-80071 卓越出版公司 北京 100027
7-80047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 100009
7-5063 作家出版社 北京 100027
『玖』 我想問一下宗璞的《紅豆》創作背景,越詳細越好
創作背景:作家宗璞從大學開始創作小說,1950年後以她感到文學的范圍越來越窄,只能寫工農,而且有模式。她認為與其寫一些公式化的東西,不如不寫。
1956年「雙百」方針提出後,她覺得可以依個人意願寫東西了,於是,結合平素的所見所感,她以自己熟悉的知識分子和校園生活為題材,創作小說來表現知識分子在時代巨變的十字路口的內心搏鬥。在當年的年底,她完成了小說《紅豆》。
《紅豆》送到《人民文學》編輯部後,編輯們無異議通過這篇小說 ,將其作為「雙百」方針的創作體現,發表在1957年7月《人民文學》「革新特大號」上。
(9)英語六級考試華藝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擴展閱讀:
《紅豆》簡介
《紅豆》是宗璞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1957年第7期的《人民文學》雜志。小說以倒敘的筆法,講述了北京解放前夕,大學生江玫與戀人齊虹由於生活態度和政治立場的分歧而導致的愛情悲劇,從而展現了在時代巨變面前,一代青年知識分子艱辛而曲折的心靈歷程。全篇充滿溫馨浪漫的情調和濃郁含蓄的人情味,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唯美的風格。
『拾』 什麼是中央級的出版社
中央級的出版來社源是相對地方出版社而言的,中央級出版社隸屬中央,而地方出版社則隸屬各地區對應部門。
以中央編譯出版社為例,他成立於1993年9月,是隸屬於中共中央編譯局的中央級社會科學類專業出版社。
中國社會新聞出版總社也是我國中央級的出版社。經民政部黨組討論決定並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中國社會報社、中國社會出版社、鄉鎮論壇雜志社三個事業單位組建而成,實行總編輯負責制,為民政部直屬事業單位。
(10)英語六級考試華藝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擴展閱讀:
我國中央級的出版社還有中國標准出版社。中國標准出版社成立於1963年10月,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直屬中央一級專業出版社,依法享有我國國家標准、部分行業標準的專有出版權。
由中國標准出版社主辦的《中國標准導報》為雙月刊,除刊載標准化學術論述、報道標准化動態、宣貫重點標准、普及標准化知識外,還重點提供標準的審批、發布、出版發行信息,是學術性、實用性、信息性兼備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