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722事件電影叫什麼
1. 阿以沖突解決前景是什麼是一個論述題。
一.中東阿以沖突的由來
中東是一個政治地理概念,也是「歐洲中心論」的產物。「中東」一般指西亞、北非國家,包括22個國家,其中18個是阿拉伯國家,阿拉伯人約佔中東總人口的70%。
中東位於亞、非、歐三洲匯合處和地中海、黑海、裏海、阿拉伯海、紅海五海之間,古代非、亞、歐興起的幾乎所有強國都想占據這個交通樞紐。中東石油儲量豐富,其已探明的石油儲量佔全世界的70%以上,僅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就佔世界總儲量的25%。中東石油年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4%左右,銷售量佔世界總銷售量的65%左右。石油被視為現代工業的「血液」。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戰略資源令任何強國不能輕視中東地區。近現代歐美列強都竭力向中東擴張勢力。冷戰時期,中東成了美、蘇爭霸沖突的熱點。
中東歷史、地理、政治、宗教、民族關系復雜,沖突不斷,最嚴重的是阿拉伯人與以色列猶太人的沖突,其沖突的主要根源是民族矛盾和領土之爭。
中東阿以沖突由來已久,如果從1897年猶太復國主義者集會算起,也已超過百年了。阿以沖突包括巴勒斯坦領土之爭、耶路撒冷城歸屬問題、約旦河水資源分配問題、敘利亞戈蘭高地問題等等,其中,巴勒斯坦領土之爭是阿以沖突的焦點和核心。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聲稱自己是巴勒斯坦的主人,到底誰是主人?
巴勒斯坦位於地中海東岸,最早的居民是屬於閃族的迦南人(屬於阿拉伯人),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即建國。公元前14世紀 ,來自兩河流域南部的希伯來人(猶太人的前身)侵入並征服了迦南人,在那裡形成了以希伯來人為主的兩大部落聯盟。希伯來人到巴勒斯坦不久,一度因旱災遷往埃及,由於不堪法老的壓迫,他們又在其首領摩西率領下逃回巴勒斯坦,據說是上帝「啟示」他們回來的,巴勒斯坦是上帝為他們選中的寶地。公元前12世紀,希伯來人受到來自克里特島等地的腓力斯丁人的攻擊和驅趕,後者占據一塊地,以此為據點,他們長期與希伯來人爭奪地盤。公元前11世紀,希伯來人打敗腓力斯丁人,建立了統一的希伯來王國。公元前10世紀末,希伯來人國家分裂為兩個國家,即南部的猶太和北部的以色列。公元前722年, 以色列國被亞述帝國征服, 公元前586年,猶太國 也被新巴比倫王國征服。數萬猶太人被擄至巴比倫,猶太人首次大離散;公元前332年,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征服波斯,佔領巴勒斯坦,猶太人第二次大規模向外流散;公元前63年,羅馬國佔領巴勒斯坦,開始迫害猶太人。此後直至2世紀,羅馬統治者前後屠殺了150萬猶太人,倖存的猶太人幾乎全部逃離或被驅趕出巴勒斯坦。7世紀,阿拉伯帝國趕走羅馬人,佔領巴勒斯坦,來自半島的阿拉伯人與當地居民(迦南人、腓力斯丁人、希臘人、羅馬人等)逐漸融合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後來還與土耳其人融合)。16世紀初,巴勒斯坦被奧斯曼土耳其統治,直到20世紀初。
在沖突歷史和猶太教、伊斯蘭教影響下,兩個民族都形成了「有你無我」的排他意識,這是古代阿以沖突的根源。不過,本世紀阿以的嚴重沖突,與歐美列強插手有關。
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逐漸在國際和地區貿易上活躍起來,但常常遭到僑居國的排擠、岐視甚至屠殺(英、法、西、葡、俄、德等國都曾大規模驅逐和屠殺猶太人)。因此,猶太人中逐漸興起了復國主義思潮。1897年,以赫茨爾為首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在瑞士集會,通過了《世界猶太人復國主義綱領》,號召猶太民族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園,這時猶太人國家還只是個夢。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借口對土耳其作戰,侵佔了土屬巴勒斯坦。為了利用猶太人力量鞏固自己在中東的地位,英國採取「扶猶壓阿」的方針,積極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1917年11月,英國政府發表《貝爾福宣言》,表示「贊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家園」。土耳其戰敗後,許多領土被瓜分,1922年巴勒斯坦成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一方面支持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一方面將巴勒斯坦分為兩塊:巴勒斯坦和外約旦酋長國(1949年定名「約旦哈希姆王國」)。猶太人紛紛湧入巴勒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使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的遷移再次達到高潮。巴勒斯坦猶太人從1918年的5萬人增至1948年的65萬人 圖5-102 1947年聯合國建議分治的巴勒斯坦
(占巴勒斯坦人口的31.5%)。
美國為了插足中東,也竭力扶植猶太復國主義勢力,並逐漸取代英國成為猶太人的主要支持者。 美國為了插足中東,也竭力扶植猶太復國主義勢力,並逐漸取代英國成為猶太人的主要支持者。1947年,在美、英操縱下,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建立阿拉伯國和以色列國的決議(60萬猶太人獲57%土地而120萬巴勒斯坦人僅有43%土地,參見圖5—102—102),這一決議遭到阿拉伯各國的反對,次年猶太人建立以色列國,多個阿拉伯國家即向以色列發動進攻,阿以大規模沖突全面爆發。
二.五次中東戰爭和阿以沖突
1948年5月14日,猶太復國主義者本·古里安在特拉維夫宣告以色列國成立(幾分鍾後美國即宣布承認它),次日,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阿拉伯國家聯合進攻以色列,阿以第一次中東戰爭(即巴勒斯坦戰爭)爆發。由於美國大力支持以色列,加上阿拉伯國家團結協作不佳,戰爭後期以色列反攻得手,占據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此後中東槍聲、爆炸聲不斷,流血沖突事件頻頻發生。
第二次中東戰爭也稱蘇伊士戰爭。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同年10月,英國、法國和以色列聯合入侵埃及,遭到頑強抵抗。在阿拉伯各國和全世界人民的廣泛反對和美國、蘇聯干預下,侵略軍被迫退出埃及。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宣告成立,不久, 巴解打響反以武裝斗爭的第一槍。1967年6月,以軍在美國支持下,對埃及、敘利亞、約旦發動突然襲擊,連連得手,六日之內占據了包括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東耶路撒冷等幾乎整個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圖5—303),百萬阿拉伯人流離失所。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撤離侵佔土地和雙方互相承認(即以「土地換和平」),阿以雙方均拒絕接受。
第四次中東戰爭也稱十月戰爭。1973年10月,埃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游擊隊突然襲擊以色列,約旦、伊拉克、沙特等國也出兵助戰。阿拉伯國家首次使用石油武器,對美國和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初期阿拉伯國家軍隊進攻順利,後來以軍在戈蘭高地挫敗敘軍,南線奪回部分西奈半島並攻過運河,
雙方相持一段時間後停火。經多年談判,1979年埃及總統薩達特與以色列簽訂和約(1981年薩達特因此被伊斯蘭極端分子刺殺),1982年以軍撤出埃及。此戰使西方經濟損失慘重。此後,以、敘成為對抗的主角。
第五次中東戰爭也叫黎巴嫩戰爭。1982年,以色列為徹底摧毀巴解在黎巴嫩的武裝力量,出兵侵略黎巴嫩。最後,敘利亞支持下的黎巴嫩失敗,被迫趕走境內的巴解(巴解總部遷往突尼西亞)。1985年以軍撤出黎巴嫩,並強行把黎巴嫩南部邊境線以北10公里范圍劃為「安全區」。
除五次中東戰爭以外,阿以之間中小規模的沖突數不勝數。阿拉伯人的宗教文化和政治意識與西方迥異,如果阿拉伯人團結一致,西方列強就無機可趁,故西方列強為了自身利益,利用支持以色列、製造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兩種手段,設法保持在中東的存在,控制中東戰略要地和資源。這是阿以沖突久久不能解決的重要原因。
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名義上有57%的土地,實際僅控制6%。經過五次中東戰爭,以佔領了整個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控制了黎巴嫩南部。為什麼以色列能戰勝眾多的阿拉伯國家?首先,以色列和整個猶太民族較團結,他們深感沒有祖國而寄人籬下的痛苦,復國、強國慾望特別強烈,世界許多國家的經濟界、科技界、政治界中有不少猶太巨頭,他們以各種形式支持以色列。其次,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大力支持以色列。其三,阿拉伯人不夠團結,不能經常協調一致,甚至想利用以色列和西方力量來遏制地區強國或維持本家族在國內的統治地位。連巴勒斯坦人也「窩里斗」,其抵抗組織分成很多支,如一盤散沙,從未統一。1946年獨立的約旦這個巴勒斯坦人佔六成的國家在1970年因與寄居約旦的巴解分歧擴大,竟出兵重創巴解游擊隊並驅逐其出境;1982年巴解又被敘利亞、黎巴嫩拋棄,被迫撤出黎巴嫩;1983年,困境中的巴解又發生內部爭戰,一些成員主張用強硬的甚至用恐怖手段對付以色列和西方,而阿拉法特為代表的溫和派主張走向和談。1988年約、巴重歸於好,但仍有分歧。不管誰是誰非,阿拉伯人不團結起來,就難斗贏西方勢力。
長期的沖突使阿、以雙方均損失慘重。埃及、約旦等國先後退出大規模沖突。阿、以雙方一些人逐漸認識到:誰也消滅不了誰,只有承認對方,和平共處;若再斗下去,會喪失經濟發展的機會。阿以沖突的關鍵是巴勒斯坦問題之爭。20世紀80年代中期,埃及、約旦和巴勒斯坦主流派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提出了「歸還(1967年以來佔領的)領土換取和平」的原則來解決阿以沖突。近年來,巴積極尋求和談解決途徑,巴解斷斷續續與以色列舉行多輪談判。1993年、1997年和1998年,巴以雙方在挪威、約旦、美國等國的調解下三次達成和平協議,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打擊恐怖主義、保障以色列安全的條件下,同意從約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區撤軍。但是,協議遭到巴勒斯坦強硬組織「哈馬斯」和以色列極右分子的反對。「哈馬斯」繼續製造恐怖事件,打擊猶太人;以色列極右分子也不滿協議,於1995年刺殺了鴿派總理拉賓。強硬派的內塔尼亞胡上台後,以色列繼續擴建猶太移民定居點,雖然與巴勒斯坦談判,但並不認真執行已達成的和平協議,只撤出約旦河西岸的小部分巴勒斯坦人口稠密地區的駐軍,阿以沖突仍時有發生。1999年7月,鴿派的巴拉克就任以色列新總理,以色列停止了修建移民定居點的行動,並表現出與阿拉伯人和平共處的願望。同年9月,巴以達成了執行懷伊和平協議的備忘錄,以方承諾在幾個月內使約旦河西岸42%的土地(約2300平方公里)成為巴方單獨控制或雙方聯合控制區,開通加沙至約旦河西岸的安全通道。巴以雙方還表示在一年內簽署一項永久性和平協定。中東和平再現生機。
巴勒斯坦人要收回1947年聯合國劃給的全部領土已沒有多少希望,有限的自治離獨立自主也還有很大距離。此外雙方還有難於調解的耶路撒冷之爭和水資源之爭等。巴勒斯坦人決不甘罷休,而以色列經濟實力雄厚,猶太移民不斷增多(1995年已達到457.5萬),不會輕易放棄強權。看來,阿以沖突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里難於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