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的英語作文雅思
A. 雅思範文政府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方法如下:
(一)改變傳統老齡觀:從「健康老齡化」向「積極老齡化」轉變
「健康老齡化」是指個人進入老年期時在軀體、心理、智力、社會和經濟五個方面的功
能仍能保持良好狀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老年人中若有較大比例屬於健康老齡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老齡化的負面影響得到制約或緩解,則其老齡化過程或現象就可能是健康的老齡化或成功的老齡化。健康老齡化是我們應對老齡化挑戰的基本戰略,但它還不是我們的終級目標,如何使老年人群成為社會發展的建設性力量,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必須結合時代精神,超越健康老齡化這一較為傳統的觀念,實現向「積極老齡化」觀念的轉變。
(二)建立以家庭養老為主的多元化養老模式
東方文化和價值觀十分推崇家庭養老,「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就非常典型地宣
揚了養老責任高於個人發展的理念。多少年來,家庭養老一直是我國唯一的養老模式,在促進代際和諧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進入老齡化社會後,盡管這一模式受到了挑戰,但我們仍然堅持家庭養老的主體地位不動搖。此外,為了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還必須進一步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使社會化養老成為家庭養老模式的有益補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培育:第一,積極培育為老年人服務的各種社會組織。這類社會組織在我國還處在一個初步成長階段,他們的發育需要國家的法律和制度促進,以便更充分地發揮其在社會事務中的作用,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支生力軍。第二,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市場機制,鼓勵企業多向老齡事業投資,減輕國家公共資金的投入。發展老年產業,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創新多種服務方式,推進社會化養老。老年產業可以把服務延伸到准老人,在保險、理財、住宅、保健等方面為他們提供服務,讓准老人做好進入老年期的各種准備。第三,發揮社區為老年人服務的優勢。我國社會力量養老的一個制度創新是以社區為依託,推行居家養老,這是中國特色的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積極舉措。在社區養老能更有效地利用既有資源,老年人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安度晚年。
(三)發展老年醫學,延長「生活期望壽命」
我國自然人均期望壽命在國際上處於較高水平,但老年群體的生活期望壽命在世界上還
比較低,即居民的健康生活時間較短。因疾病、傷殘喪失生活能力的老人顯著增加,給國家、社會和家庭都帶來了沉重負擔。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各項醫療費用的進一步增加將給社會經濟帶來更大負擔。解決醫療負擔過重問題是解決一系列人口老齡化社會問題的重要一環。為此,要大力發展老年醫學,實現醫療資源的平衡性,特別是要做好老年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為老年人提供適當、及時的初級保健照顧。這主要包括疾病的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醫療管理和後期照顧等環節。發展老年醫學是解決老齡化帶來醫療費用增加問題的重要途徑。因為越早發現疾病,就越容易治療。如果保健系統錯過了及時診治老齡病的機會而造成了老齡病的增加與惡化,就會進一步增加社會負擔,加大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四)推進老年立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推進我國老齡事業。我國
1996 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但有關老年工作的法制建設仍滯後於老齡化的發展,在處理很多涉及老年人民事糾紛時缺乏專項法律法規依據。為了切實維護老年人權益,發展老齡事業,應盡快制定社區服務法、老年人住宅法和老年福利法等。實踐證明,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規體系,可以更好地調整涉及老年人的法律關系,制裁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促進家庭和睦,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提供保障。
(五)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合理利用老年人才
適時提高勞動年齡的上限,使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和供養系數保持在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水
平上,勞動年齡人口在總體人口中處於核心和支配地位。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高表明勞動力資源豐富,供養系數低,有利於經濟發展;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低會導致勞動力資源減少和供養系數加大而制約經濟發展。我國以59 歲為勞動年齡上限,是上世紀50年代根據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人均預期壽命確定的。50年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已大大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已延長到70 歲,如果退休年齡仍維持在50 年前的水平,則對於勞動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以及人口老齡化危機的應對都不利。因此,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對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和產業,適當放寬退休年齡。國家可以通過技能開發和培訓學習提高人們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能力,延緩退休年齡,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各地可以建立老年人才庫,合理利用老年人才,使一部分力所能及的老人,例如教師、醫生、律師、科技人員等重返職場,或者投入社區,加入到為老年人服務的行列,緩解我國社會保障所面臨的口老齡化的壓力。
B. 雅思大作文範文:老齡化加重帶來的影響是積極還是消極
Population ageing has emerged as a global phenomenon in the wake of the now virtually universal decline in fertility and increases in life expectancy. Many countries are confronted with new demographic realities that spread from the cities to the villages. In my opinion, more problems than benefits will surface with this trend.
Admittedly, older people often have time to offer for the benefit of family and the community. Nowadays, the young tend to rely on the older generation for household chores. It is also reported that time devoted to voluntary work and care is at its height within the age groups over 55. Such devotion adds greatly to the community well-being, if not to the GDP.
Population ageing, however, brings about serious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When the number of workers decreases, the national income goes down. At the same time, as a person's use of health service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later years of their life, an ageing population causes a relative rise in the public resources required for pensions, health and residential care outlays. Moreover, with an ageing population,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 generation」, people who have both children and parents to look after, have gained increasing prominence. Members of this 「in-between」 generation are often torn between the needs of raising children, caring for ageing parents and job responsibilities.
To sum up, population ageing is an inevitable prospec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which outweigh the positive. As ageing is a normal part of lifecycle for human beings, we must recognize its challenges to our life and society, and work on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minimize its adverse influ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