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英語閱讀中的文化背景知識
A. 淺談英語教學中背景文化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英語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英語文章的體裁各式各樣,裡麵包含豐富的版知識,這權里就包括一定的背景知識。對於有些文章,雖然在閱讀的過程中沒碰到一個生詞,沒有語法障礙,但是若沒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你就不知道在講些什麼
B. 考研閱讀的文化背景知識怎麼去了解
考研英語基礎階段的復習當中,最重要的兩項基礎就是詞彙和語法。但是考生也不能忽視對文化回背景知識的掌握,答有時候對文章背景知識的了解程度會幫助我們更順利的讀懂文章大意,從而可以巧妙的化解詞彙和長難句的障礙。今天文都教研老師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與移民話題有關的背景知識。
就近十年的真題來看,其中有兩篇文章考到的移民話題。一是在2007年的完形填空中,二是在2009年的閱讀第四篇,都與美國的移民歷史有關系。我們知道美洲大陸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是一個勤勞、勇敢和智慧的民族,有著許多燦爛的文化成就。後來歐洲殖民者的入侵改變了這里的歷史。我們先來看一看真題當中是如何論述的。
C. 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最後一句來After all, if they don't , they won't be British, will they?的意思是:最後,如自果他們不是這樣做(做指的是「英國人中的四分之三左右的人都是子承父業,他們在學校里努力學習,最後找各種類型的工作,在二十剛出頭就結婚生子,他們與父母親相處融洽,非常喜歡家庭生活。」),他們就不是英國人了,對不對?
當然包含英國人的文化背景。英國人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民族,他們非常講究禮節,他們按照英國人的傳統生活方式生活,例如前面提到的:英國人中的四分之三左右的人都是子承父業,他們在學校里努力學習,最後找各種類型的工作,在二十剛出頭就結婚生子,他們與父母親相處融洽,非常喜歡家庭生活。與其他的國家有所不同,例如美國人比較開放,喜歡我行我素...
D. 初中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有哪些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了解有關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有助於擴大知識面,增強閱讀能力,提高英語水平。以下介紹部分英語國家的文化希望對你有幫助。
威斯敏斯特宮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威斯敏斯特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築群,坐落在泰晤士河北岸,歷史悠久。撒克遜人最早在westminster建立了一個教堂。1065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重建了教堂並在附近建了一座宮殿,稱為威斯敏斯特宮。後來歷經多次破壞,1840年,英國政府在原地上重建此宮,用作議會大廈,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議會大廈。在議會大廈前的議會廣場上建有英國首相丘吉爾的高大雕像,以紀念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出的巨大貢獻。一個圓形中央大廳將議會大廈分為兩院:南院為上議院(貴族院),北院為下議院(平民院)。威斯敏斯特宮的西南角有一高塔--維多利亞塔,為石結構,專門存放議會的重要檔案文件;東北角則是一座方塔,塔上有一鍾樓,掛著著名的大本鍾。
2.詩人之角 (Poets』 Corner)
詩人之角指的是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內著名文學家的墳墓。這里墓碑林立,埋葬著許多著名的英國文學家。英國詩歌之父喬叟不僅在此有他的墓穴,還有一個紀念窗。19世紀著名的小說家狄更斯被安葬在詩人之角的中央。陪伴他長眠的還有19世紀詩人丁尼生、布朗寧、小說家哈代及英文詞典編纂之父約翰遜。莎士比亞的墳墓雖然在他的故鄉,但他在這里也有一個壁龕,放著他的雕像。
3.海德公園 (Hyde Park)
海德公園是英國最大的皇家公園,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地區,佔地360多英畝,原屬威斯敏斯特教堂產業。16世紀,英王亨利八世將之用做王室的公園。查理一世執政期間,海德公園曾向公眾開放。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首次在這里舉辦倫敦國際博覽會。現在這里也是人們舉行各種政治集會和其他群眾活動的場所。
4.演講者之角 Speakers』 Corner)
位於海德公園的東北角,是所謂的「自由論壇」。自19世紀以來,每星期天下午都有人在這里發表演說,內容涉及政治、宗教、社會等方面。人們在這里可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充分的言論自由。但有規定:不允許攻擊王室,不允許宣傳暴力革命,也不允許對任何人進行人身攻擊。表面上看,人們在這里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種街頭式的民主罷了。由於演講者過去都站在肥皂箱上發表演說,所以這種民主被稱為「肥皂箱上的民主」,如今,人們已經用金屬制的梯架替代了肥皂箱。
5.華爾街(Wall Street)
紐約曼哈頓島南部的一條街。全長不過三分之一英里,街道狹長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1792年荷蘭殖民者為抵禦英軍侵犯而建築一堵土牆,從東河一直築到哈德遜河,後沿牆形成了一條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後來圍牆被拆除了,但「華爾街」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然而,它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美國摩根財閥、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都集中在這里。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這里。
6.健身運動在美國很流行。
現在,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參加健身(或稱有氧)運動。1/10的美國人每天鍛煉以保持身材。這種健身熱(包括運動和食用健康食品health foods)風行全美。
在很多城市,如:Boston, New York, San Francisco和Honolulu,每年都有長跑比賽,也叫馬拉松比賽。很多「非運動員」也積極參賽,甚至包括那些60歲之前從未穿過運動鞋的「老大媽」。在美國,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穿過公園、沿著大街跑步,為的是保持健康。
良好的飲食和運動計劃在美國至為重要,現在的情況尤甚於過去。如今,保持健美已成為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7.很多美國人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屆時,醫生為被檢查者測脈搏,量血壓,還可能進行驗血及x光檢查。最後,醫生可能開出一套保健良方(包括保健和運動)。參加運動計劃之前也一定要健康檢查,否則健身房的負責人可能受罰。
8.一般美國家庭婦女,生活都相當忙碌,即使沒有上班,也要忙著開車接送小孩,或參與社區服務,或從事社交活動,因此能用來采購食品雜物的時間極少,通常一星期只上一次超級市場(supermarket),一次購足,因此詳列購物單,是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商場里常見的景象,是主婦們人手一紙,邊對著項目,邊從物品架上取貨,更有些節儉成性的主婦們,手裡抓一大把折扣券(discount coupons),按圖索驥地選購,積少成多,可以省下很多錢。
9.由於美國謀生困難,一般家庭夫妻都要工作(al-income families),因此丈夫多能體貼妻子兼理內外的辛勞,而願意主動幫助幹家事,除了負擔庭院工作之外,多數幫忙洗碗等雜務。另外在請客吃烤肉餐(Barbecue)時(美國夏季最流行的請客方式),更常由男主人掌爐,擔任烤肉的重大責任。
10.美國非常喜歡利用周末或節假日外出活動。夏季喜歡去海濱或北方避暑。冬季喜歡到南方或高山滑雪。一般都是自己開車去。在外出旅行度假時人們住的地方之一就是「lodge」。「lodge」是建在鄉下或山上的小屋子。一般人們外出狩獵或搞體育運動時的落腳之地。
10.fishing trips:釣魚是美國最常見的休閑活動之一,但在很多州里,隨便垂釣可能是非法的。一般都要購買釣魚執照,並遵照各地的特殊規定。
11.美國人現在流行寫「家譜」,甚至有專門的公司幫助尋找家譜。
12. 美國人要想釣到魚,嘴裡常須念魔語「魚兒、魚兒,給我一條魚兒」。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但有些美國人也很迷信。比如有些美國人相信找到一棵四葉苜蓿能帶來好運;有些人相信在樓梯下走過,及遇到數字13會帶來惡運,因此美國許多高樓都沒有十三層,十二層以上就是十四層了。很多人講到高興的事情時,會用手指背面敲敲木頭,以免好運溜走,或壞運找上門來。小孩說謊時,更會偷偷把小手藏在身後,比劃十字的樣子,以免受到神的懲罰。這些都是有趣的洋迷信。
13. 「特價」(special)商品是指價格最好,即價格最低的商品。一般這種商品的貨架或包裝都標有「special」或「Today』s special」的字樣。美國商店,善於用「special」或「sale」等特價招徠方式吸引顧客,促銷商品,或出清存貨,尤其在換季時或重要節日的前後最為風行。特價品的折扣幅度有時甚為誘人,例如有時可買到半價、三折、或一折的商品。有人專門注意各公司打折的消息,以待機揀便宜貨。一般商店店員也很老實,會告訴顧客何時開始打折。打折品(食品除外)有時被一搶而空,這時或許可以問店家要「rain check」填入該商品名稱、數量,店家再進貨時,可以打折購買。所以店家有時會先聲明:「Rain checks are not available」不能使用「缺貨預訂單」。
14.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是在每年十一月份的第四個星期四。這一天是一個歡慶的節日。不同宗教信仰的美國人都在這一天團聚,通常有一頓豐盛的感恩宴。人們見面時互相問候:Happy Thanksgiving to you (to your family)。火雞是感恩節宴會上最具有傳統特色的一道菜。感恩宴後,一家人一般圍坐下來看感恩節橄欖球賽。
15. 感恩節遊行(the Thanksgiving Day Parade):感恩節遊行每年舉行一次,這是由紐約Macy百貨公司最初在1924年開始組織舉行的,發展到今天,規模越來越大,全美許多大城市都相繼組織感恩節狂歡遊行了。在紐約,遊行隊伍從中央公園西路開始出發,遊行隊伍里,有許多巨型彩車,天上飄著各種人們熟知的卡通形象的大氣球,電視明星、馬戲團小丑一路又唱又跳和人們一起歡慶節日,從美國個地來的樂隊演奏著進行曲,使人感到節日氣氛無處不在。每年約有55,000,000人通過電視收看感恩節遊行盛況。
E. 如何增強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最基本的就是多讀、多練習。
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科學專高效的閱屬讀方法,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訓練培養我們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等的提高。
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你的閱讀速度提高5-10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取得好成績。
關於寫作能力,在我們掌握了快速閱讀的基礎上,素材、知識的積累就不是問題了,問題在於多寫,學會借鑒、運用、融會貫通,這樣寫作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
F. 如何提高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
如果聽力好的話
可以下BBC 的 iplayer APP ,涵蓋BBC的所有頻道
還有就是iphone 的播客 裡面好節目也很多
聽力不是專很好的就看帶字幕的BBC紀錄片屬,質量很高
閱讀的話,推薦一本易懂通俗的的原版讀物
中文版的名字叫極簡歐洲史,可以看英文版練練閱讀。
G. 如何加強英語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
一、必須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約定俗
成的。每一種語言都是在特定 的社會歷史環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因此,每
一種語言都反映出使用該語言的國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會歷史 時期所特有的文
化現象。例如:英語中的"Ladies first,Thanksgiving,Homecoming,Girls
LeagueDance,san dwich"等等;漢語中的"少先隊、黑五類、臭老九、一國兩
制、躍上新台階"等等,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會歷 史環境中產生的。如果把漢
語中的"少先隊、警察叔叔、月餅"譯成英語就是:"Young Pioneer,Uncle Poli
ceman,mooncake"。這些詞都很簡單、常見,可是外國人卻很難懂,因為他們不
了解有關的文化背景。同樣, 我們學習英語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例如:"You
are,indeed,a lucky dog"這句話,如果按字面翻譯成漢語 就是:"你真是一
條幸運的狗。"這在漢語中完全是一句罵人的話。"狗"一詞,在中國人看來是
貶義的,如 我們常說"走狗","癩皮狗","狗崽子","狗頭軍師」等等,
用來描繪所厭惡的人。可是,在英語中這 句話是說,"你真是個幸運兒。""狗"
在這兒用來指人不但沒有罵人的意思,而且還表示一種親昵的關系。 在美國
"狗"是家庭成員。人們認為它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因此,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文
化背景中意義不同。我 們要想掌握和運用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產生這種語言
的社會,學習這個社會的文化。否則,就無法正確理解 和運用這種語言。
語言是一種社會交際的工具。語言的功能很多,但其最本質的和最主要的是
它的交際功能。《九年義務教 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指出:中學英
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 英語基礎知識和為
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兩種實際知識,
一是英語 的基礎知識,二是運用英語的交際知識和交際規則。只有讓學生們同
時掌握以上兩種知識,英語的社會交際功 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我認為這正
是母語教學與外語教學的根本區別。只重視前者,忽視後者,往往會造就 出"高
分低能"的學生,因為只掌握了書本知識的學生,他們的英語是在不具備社會和
文化環境的情況下學習 的,一旦面向社會,進入一種陌生的文化環境,他們在
實際運用語言的時候,就會遇到許多困難,甚至無法進 行正常的交際。例如:
學生們在街道上或商店裡看見外國人就問:"Hello!Where do you come
from?What's yourname?How old are you?(你從哪裡來,你叫什麼,你多大了?)"
這些突如其來的問題會把外國人弄得很 尷尬,他們不知該不該回答,也不知道
該怎麼回答。在某些國家,這樣一連串的問題一般只在醫院、移民局、 警察局
這類地方才使用。
由於文化的差異,用母語互譯的方式錯誤地理解和翻譯某些句子和詞彙,往
往會鬧出許多笑語。如:「狼 吞虎咽",英語是"Eat like a horse,"卻被錯
誤地翻譯成"Eat Like a wolf and a tiger";英語中的" high school(高
中)"被翻譯成"高等學校";"restroom(廁所)"被翻譯成"休息室"等等。
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即使語言准確無誤,有時也會產生誤會。例如:學生看
見外教,出於禮貌,想打個招 呼,便說:"Hi!Mrs Murphy,where are you going?
(默菲夫人你好!你上哪去呀?)"這樣一句在中國人看 來很是正常的話,在
英、美國家的人看來卻是不禮貌的,甚至被認為是有意干涉別人的私事。
在以往的外語教學中,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上,而忽視了
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的重要作 用,培養出來的大部分學生盡管掌握的詞彙量很
大,語法知識也很好,但卻缺乏在不同的場合恰當地使用語言 的能力,有時運
用母語的交際習慣來套用外語以至鬧出笑話。例如:一位翻譯陪美國客人吃飯,
當他們飽嘗了 中國的美味菜餚之後,翻譯用英語說道:"What staple food
would you like?"意思是說:"您想吃點什麼 主食?"這位翻譯的英語從語音
到語法幾乎無可挑剔,可卻令美國人迷惑不解,因為美國人通常把一餐中吃得 最
多的食物稱為主食,他們已經吃了許多以肉為主的菜餚,所以對這位翻譯的提問
感到莫名其妙。而中國人則 無論吃了多少菜,卻總是把米飯、麵食做為主食。
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如果不了解這一差異,即使掌握 了正確的詞彙和語
法,在交際中運用也會出現差錯,這主要是由於不了解美國人的飲食文化所致。
由此可見,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語的文化背景,就無法正確
理解和運用外語。東西方的社 會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所以人
們的思想、信仰、習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我認為 ,在英語教學中
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且還應當加強有關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這樣不
僅能使學生克 服"母語的干擾",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把英語學"活",達
到中學英語教學之目的,而且有助於學生積東 西方文化為一身,提高文化修養。
二、怎樣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到目
前為止,文化背景知識在我國 還沒有形成一門專門的學問,可以說,它是一門
具有綜合性的雜學,是反映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民族 特點的一些基本
常識。從教學角度看,根據語言的交際性原則,它應是實踐課的一個組成部分,
文化背景知識 的傳授應是一種密切結合語言實踐的教學,它一般應與實踐課同
步進行,而不能脫離實踐另搞一套。換言之, 傳授文化背景知識的目的是為了
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語,更恰當地使用英語。因此,我認為加強文化背景知 識
教學的原則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英語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文化背景知識包羅萬象,從
廣義上講,它包括所學外語國 家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藝、宗教、習
俗、禮儀、道德、倫理、心理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狹義 上講,語言是文
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如:日常用語、專有名詞、成語典故、民間諺語等和形體表
情等無聲語言 ,都能夠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我們可以通過結交外國朋
友,涉獵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觀賞精採的外 國電影錄像,欣賞格調高雅的外
文歌曲等各種渠道來了解外國文化。我雖然曾在美國學習生活過一年,但仍深 感
這方面的知識的不足。因此,做為一名外語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
的文化修養,只有這樣才能 把英語教"活"。
(二)語言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教學應同時並舉、緊密結合。後者要為前者
服務,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 ,在進行文化背景知識教學時必須優先考慮外語
教學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原則,做到精講多練,形象生動。
(三)隨機講授。因為目前中學還沒有開設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專門課程,
所以只能按現有教材,涉及到 什麼講什麼,重點是要講解那些"具有背景意義
的詞彙和交際用語",除講清其概念部分外,還要講清它所包 含的文化背景知
識,有時還要適當擴展其知識內容,順便講一些相關的外國的風俗習慣和交際常
識等。教材中 有很多與文化有關的詞語可挖掘、可講授。如:
"name,sports,busine ,也可以就所學內容進行交際練習。例如:在講到
"floor"一詞時,應告訴學生,它除了當"地板"講,還可 以當"樓層"講,
"The building has 7 floors."可是,英美兩國的表達方式又不一樣,美國和
中國說法一 樣,而英國把二樓叫作一樓"first floor",四樓叫做三樓"third
floor",一樓叫作"ground floor"。 而且在英美等國,人們不喜歡13這個
數字(宗教原因),認為它不吉利。因此,在一些高層建築和賓館里不 設13層
樓,也沒有13號房間,12之後就是14。
(四)差異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應是教學中的重點。特別是初學英語的學
生,總喜歡把母語和外語互譯 ,這種學習方法往往成為以後運用英語的潛在障
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對詞語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 必要的解釋,而
且還應同母語進行適當的比較,以便使學生了解兩種文化的差異,從而掌握正確
運用英語的方 法。在教學中,可以採取比較的方式把教材涉及到的內容分為兩
大類: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購 物、食品、交通、學校、家庭等。
二是社會交際方面的。包括:問候、稱呼、介紹、致謝、采訪、問路、約會 、告別等。在向學生介紹一些文化背景知識的同時,重點講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
英美文化的差異。例如:在 回答別人的稱贊時,中國人往往過於謙虛。例如:
當人家稱贊說:"你的外語說得很好!"中國人往往回答" 哪裡,哪裡,說得
不好。"或者說"不敢當,還差得很遠!"而英美人則會用"Thank you."或
"Thank you for saying so."等來回答。如果按照中文的方式來回答,對方就
會感到你認為他剛才說了假話,是虛偽的奉 承。而中國人之間談話若用英美方
式來回答就會讓人感到不謙虛。在中國文化看來,謙虛是一種美德;而在英 美
文化看來,這是自卑和無能的表現。還有"dear(親愛的)"這個詞,在美國無
論男女老少,上級下級之間 都可使用,而且常用。可是在中國,"親愛的"這
個詞就不能隨便使用,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此外,我們還應當注意英美文化的差異,例如:"足球"這個詞,英國人叫
它"football",而美國人叫 它"soccer",把橄欖球"rugby"叫作
"American football(美式足球)"。在講到這兒時,我們應當讓學 生了解美
式足球不是圓的,而是橄欖形的,玩時多半用手而不用腳等等。又如:英國人說:
「Thankyou all t he same."(不管怎樣也得感謝你。)而美國人說:"Thank you
anyway."再如:英國人說:"Let's go." (我們走吧!)美國人說:"Shall
weleave?"或"Are you ready to go?"(我們可以走了嗎?)他們認為
"Let'sgo."(我們走吧!)有命令之意,很不禮貌。還有很多詞,如:chips
(炸薯條),trousers(褲子) ,toilet(廁所),headmaster(中小學校校長),
uncle(叔叔)及一些短語和習慣表達方式等等,我們都可 以把它們和文化背景
及中、美、英三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聯系在一起講。這樣使學生掌握的就不是"中
國式的英 語",而是比較地道的英美英語。
(五)寓教於樂。學習語言的目的在於應用,而學習外語的難題之一是缺乏
語言環境。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應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語言環境,並采
取寓教於樂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愉 快的氣氛中學習
和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從而提高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並能加深記憶 。我們可以利用課堂或課外活動時間採取對話、表演、競賽、唱
歌、看錄像、做游戲,開party、背誦小詩歌, 學習成語、諺語等多種形式,
為他們創造學習環境,使他們在活動中學習和提高。英語中有許多成語、諺語包
含著許多的文化背景知識,可以有選擇的教給學生。
H. `論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閱讀中的作用
文化背景知識對於人的閱讀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容易理解和融入當時的場景
2、按照當時的社會和環境來理解事件
3、一些詞語在當時的意思和現代的意思差別很大,因此,如果沒有文化背景知識,很容易理解偏差。
I. 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閱讀中影響大嗎
有一定影響的
對於母語非英語的
閱讀者
有一定影響
,對於母語為英語的閱讀者沒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