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式理論和中學英語閱讀教學
『壹』 什麼是圖式理論
"圖式"是指一個人不斷積累起來的知識和經驗的結構。人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圖式"認識客觀世界、解釋客觀世界。圖式論任為,任何語言材料,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本身取決於聽者或讀者已有的知識,即人們在理解新事物的時候,需要將新事物與已知的概念、過去的經歷聯系起來。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釋取決於頭腦中已經存在的圖式,輸入的信息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吻合。例如,當我們談起醫院,就會想到醫生、病床、打針、吃葯、動手術等等,這是頭腦中有關醫院的圖式發生了作用。 根據這一理論,閱讀理解首先輸入一定的信息,然後在記憶中尋找能夠說明這些信息的圖式,當足以說明這些信息的圖式被找到以後,就可以說產生了理解。可見,讀者理解一篇語言材料的過程就是讀者頭腦中的圖式與語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當讀者把頭腦中的圖式與語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聯系起來時,就能獲得作者所要傳遞的意義,達到讀者與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否則,閱讀理解就失敗。 按圖式閱讀理論,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來決定,它們是語言圖式(linguistic schemata)、內容圖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圖式(formal schemata)。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大腦中的這三中圖式與文章的語言、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結果決定了讀者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圖式理論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1. 內容圖式的運用 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一篇課文的熟悉程度,及狹義的背景知識(趙代玲,2001)。學生在理解新信息之前,都要將新信息與已知的背景知識聯系起來。圖式理論認為,讀者的背景知識是影響閱讀理解的重要因素,新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 語言意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的理解。許多語言專家認為,文化背景知識是理解特定語篇所必須具備的外部世界知識,它對語篇理解的影響大於語言知識。背景知識的缺乏會導致閱讀理解障礙,因而在理解句意時不僅要用語言本身的知識,還要運用客觀世界及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教學中,若能充分運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識,就會對閱讀材料加以推測、判斷,就容易理解閱讀材料。在教學中,常發現一些學生不能理解某篇閱讀材料,並不是因為語言知識障礙,而是他們根本不具有作者所想像的背景知識。 因此,在閱讀教學之初,可針對閱讀課文的內容,有的放矢地利用與閱讀材料配套使用的圖片、光碟、實物、影片等向學生介紹背景知識,引入課文的話題,激活學生已有的、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使學生頭腦中的背景知識和閱讀材料相互聯系起來,使其產生閱讀課文以了解更多信息的願望。此外,還介紹學生課外讀一些有關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的書籍,如《英語學習背景知識》(英國澳大利亞)、《英語學習背景知識》(美國加拿大)、《英國風土大觀》、《美國風土大觀》等。 2. 形式圖式的運用 形式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的體裁的了解程度,即讀者的篇章意識。 文章的體裁是多種多樣的,如故事、寓言、說明文、論說文等,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越熟悉某種文章結構,閱讀時就越能把握思路、層次,就越清楚文章的特定框架結構、各段落的組織排列及文章的邏輯關系,讀起來就得心應手,閱讀速度也會隨之提高。 教學中,如果老師缺少對語篇文體的分析和指導,學生不懂得分辨體裁,閱讀就會帶有盲目性。因此,針對不同的體裁,應進行分類指導。從寫作方式看,高中英語教材中常見的體裁是記敘文(narrative writing)和說明文(expository writing)。記敘文有可分為人物傳記和故事。 人物傳記的文章可從兩個角度去閱讀,一是按時間順序了解人物生平(time and events);二是關於人物所獲得的成就(achievements)。以sefc 1a unit 13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 為例,開始閱讀時就按時間線索找到有關abraham lincoln 的信息: 1809:was born in kentucky, usa 1818:his mother died 1860: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1:the american civil war broke out 1864: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second time 1865:was shot at the theatre in washington, d.c. 學生從總體上理解了文章之後,再來概括abraham lincoln's achievements就顯得容易多了,就會明白他為什麼被看著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更重要的是再遇到相同體裁的文章,如sefc charlie chaplin,albert einstein,walt disney,madame curie,captain cook,martinluther king jr等傳記類文章,學生都會從類似的角度去閱讀,而且還掌握了此類文章的閱讀方法。 故事類文章也按記敘文的特點進行閱讀。記敘文的結構由開端(beginning)、發展(development)、高潮(climax)和結尾(ending)四部分構成。 說明文的結構分為引言(introction)、正文(body)和結束語(conclusion)三部分。以sefc 2a unit8 lesson 30 first aid為例,首先按結構和意義把文章分成塊,明確大意,然後版書以下要點: introction(para 1):first aid is the science of giving medical care to a person before a doctor can be found. body(para 2-4):three important things to do if someone has an accident and some advice for dealing with common injuries. conclusion(para 5):if everyone in the country knew first aid, many lives would be saved. 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把握了文章的整體框架,使復雜的文章簡單化,同時也突出了核心,層次分明,達到了透徹理解的效果。同樣,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類似的文章時,會根據教師介紹的方法,迅速的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的內容。 3.語言圖式的運用 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構成閱讀材料的語言的掌握程度,是對詞彙的掌握和語言結構的了解。語言圖式在閱讀中起基礎的作用,沒有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就發揮不了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對文章中結構復雜的長句和語法難句進行分析,以掃除學生閱讀中的障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合理地運用三中圖式進行閱讀教學,這三中圖式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對同一篇閱讀材料,應兼顧內容圖式、形式圖式及語言圖式,只有這樣才會產生高效率的閱讀理解。[好研網]
『貳』 按圖式理論模式中讀者的閱讀能力由哪幾種圖式決定
按圖式來理論模式,讀者的自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來決定,它們是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指的是讀者對閱讀材料的掌握程度,內容圖式指讀者對文章涉及的主題熟悉的程度,而形式圖式指的是讀者對文章體裁的了解程度。相互作用模式對外語閱讀教學的意義: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應用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的能力。
『叄』 圖式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用英語怎麼翻譯
A study under schema theory on the teaching model of English reading in high school ecation
『肆』 閱讀教學老師嗎手心可以了解的圖示理論有哪些
"圖式"是指一個人不斷積累起來的知識和經驗的結構.人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圖式"認識客觀世界、解釋客觀世界.圖式論任為,任何語言材料,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本身取決於聽者或讀者已有的知識,即人們在理解新事物的時候,需要將新事物與已知的概念、過去的經歷聯系起來.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釋取決於頭腦中已經存在的圖式,輸入的信息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吻合.例如,當我們談起醫院,就會想到醫生、病床、打針、吃葯、動手術等等,這是頭腦中有關醫院的圖式發生了作用.
根據這一理論,閱讀理解首先輸入一定的信息,然後在記憶中尋找能夠說明這些信息的圖式,當足以說明這些信息的圖式被找到以後,就可以說產生了理解.可見,讀者理解一篇語言材料的過程就是讀者頭腦中的圖式與語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當讀者把頭腦中的圖式與語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聯系起來時,就能獲得作者所要傳遞的意義,達到讀者與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否則,閱讀理解就失敗.
按圖式閱讀理論,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來決定,它們是語言圖式(linguistic schemata)、內容圖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圖式(formal schemata).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大腦中的這三中圖式與文章的語言、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結果決定了讀者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圖式理論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1. 內容圖式的運用
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一篇課文的熟悉程度,及狹義的背景知識(趙代玲,2001).學生在理解新信息之前,都要將新信息與已知的背景知識聯系起來.圖式理論認為,讀者的背景知識是影響閱讀理解的重要因素,新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
語言意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的理解.許多語言專家認為,文化背景知識是理解特定語篇所必須具備的外部世界知識,它對語篇理解的影響大於語言知識.背景知識的缺乏會導致閱讀理解障礙,因而在理解句意時不僅要用語言本身的知識,還要運用客觀世界及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教學中,若能充分運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識,就會對閱讀材料加以推測、判斷,就容易理解閱讀材料.在教學中,常發現一些學生不能理解某篇閱讀材料,並不是因為語言知識障礙,而是他們根本不具有作者所想像的背景知識.
因此,在閱讀教學之初,可針對閱讀課文的內容,有的放矢地利用與閱讀材料配套使用的圖片、光碟、實物、影片等向學生介紹背景知識,引入課文的話題,激活學生已有的、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使學生頭腦中的背景知識和閱讀材料相互聯系起來,使其產生閱讀課文以了解更多信息的願望.此外,還介紹學生課外讀一些有關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的書籍,如《英語學習背景知識》(英國澳大利亞)、《英語學習背景知識》(美國加拿大)、《英國風土大觀》、《美國風土大觀》等.
2. 形式圖式的運用
形式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的體裁的了解程度,即讀者的篇章意識.
文章的體裁是多種多樣的,如故事、寓言、說明文、論說文等,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越熟悉某種文章結構,閱讀時就越能把握思路、層次,就越清楚文章的特定框架結構、各段落的組織排列及文章的邏輯關系,讀起來就得心應手,閱讀速度也會隨之提高.
教學中,如果老師缺少對語篇文體的分析和指導,學生不懂得分辨體裁,閱讀就會帶有盲目性.因此,針對不同的體裁,應進行分類指導.從寫作方式看,高中英語教材中常見的體裁是記敘文(narrative writing)和說明文(expository writing).記敘文有可分為人物傳記和故事.
人物傳記的文章可從兩個角度去閱讀,一是按時間順序了解人物生平(time and events);二是關於人物所獲得的成就(achievements).以sefc 1a unit 13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 為例,開始閱讀時就按時間線索找到有關abraham lincoln 的信息:
1809:was born in kentucky, usa
1818:his mother died
1860: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1:the american civil war broke out
1864: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second time
1865:was shot at the theatre in washington, d.c.
學生從總體上理解了文章之後,再來概括abraham lincoln's achievements就顯得容易多了,就會明白他為什麼被看著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更重要的是再遇到相同體裁的文章,如sefc charlie chaplin,albert einstein,walt disney,madame curie,captain cook,martinluther king jr等傳記類文章,學生都會從類似的角度去閱讀,而且還掌握了此類文章的閱讀方法.
故事類文章也按記敘文的特點進行閱讀.記敘文的結構由開端(beginning)、發展(development)、高潮(climax)和結尾(ending)四部分構成.
說明文的結構分為引言(introction)、正文(body)和結束語(conclusion)三部分.以sefc 2a unit8 lesson 30 first aid為例,首先按結構和意義把文章分成塊,明確大意,然後版書以下要點:
introction(para 1):first aid is the science of giving medical care to a person before a doctor can be found.
body(para 2-4):three important things to do if someone has an accident and some advice for dealing with common injuries.
conclusion(para 5):if everyone in the country knew first aid, many lives would be saved.
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把握了文章的整體框架,使復雜的文章簡單化,同時也突出了核心,層次分明,達到了透徹理解的效果.同樣,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類似的文章時,會根據教師介紹的方法,迅速的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的內容.
3.語言圖式的運用
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構成閱讀材料的語言的掌握程度,是對詞彙的掌握和語言結構的了解.語言圖式在閱讀中起基礎的作用,沒有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就發揮不了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對文章中結構復雜的長句和語法難句進行分析,以掃除學生閱讀中的障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合理地運用三中圖式進行閱讀教學,這三中圖式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對同一篇閱讀材料,應兼顧內容圖式、形式圖式及語言圖式,只有這樣才會產生高效率的閱讀理解.[好研網]
『伍』 如何用圖式理論指導英語課堂教學
課前精心備課,選擇合適的教學過程。一堂課成功與否,與課前准備工作專的好與壞有直接關屬系。教師應做好充分准備。如查閱各類信息資料、儲備豐富的相關知識,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准備合適的教學手段和用具
『陸』 淺談如何利用圖式理論,指導學生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
那麼,怎麼才能把圖式理論應用到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中去呢?
按圖式理論,閱讀教學工作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Pre-reading
引導學生作好閱讀心理准備, 實現自上而下的內容圖式激活。著手激活的角度應根據文章的內容和題材來進行不同的選擇。具體說來,也就是充分刺激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圖式,調整學生的思維方向,預測有關課文的圖式知識,使已有知識向課文的新的圖式知識靠攏,相近並達到吻合。要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在學習課文之前,利用插圖、利用標題或一些關鍵詞進行預測,並隨著學習進程不斷地印證和修正。關鍵詞是與文章主題思想緊密相關的詞語,能激活圖式。閱讀前,教師有意識地仔細選出關鍵詞語,讓學生討論,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把他們的思路引到文章的脈絡上。也可要求學生從其層次結構及內容上入手進行猜測,根據自己對於類似文章的圖式,對文章的內容做出判斷。這樣,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的預測與課文實際表達的內容加以比較,從而達到對文章內容深層次的理解。
2.While-reading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培養閱讀技能。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建立相應的語篇圖式。這樣有助於學生從整體理清文章的脈落,使學生易於記憶,理解並推理,並力求把課文新的知識充分融入學生原有的圖式知識並形成自己的新的圖式。
3.Post-reading
運用圖式。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寬松和活潑的討論氛圍,允許學生爭論,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新的圖式知識加以運用,擴充和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