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語考點之記敘文閱讀理解
⑴ 中考記敘文閱讀賞析題賞點有哪些
作品賞析是對文學作品的一種審美認識,包括對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對作品思想的情感體驗,對文學內容的深入領悟,對作品語言的品析評點,對寫作手法的鑒別欣賞等。主要考點有:
1.品味語言的特色;
2.把握文章的結構;
3.體驗作者的情感;
4.分析人物的形象;
5.感受文章的主旨;
6.體味作品的意境;
7.評論作品的內容;
8.表達自己的見解;
9.賞析文章的美點。
具體賞析方法:
1. 從語言的角度:
(1)用詞之美------找精美的動詞、形容詞、疊詞及成語等。(作用:用詞精闢准確,把事物說得形象具體;使用成語,為文章增色。)
(2)修辭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對偶句、反問句等。(作用:比喻使語言生動形象;排比使語言氣勢磅礴、感情強烈;擬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對偶使語句形式整齊、音韻鏗鏘;反問句增強語氣……)
(3)句式之美------如駢句、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還有運用一組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可從語言優美、清新雋永、真摯朴實、不落俗套、靈活多變、富有表現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處)
請從語言的角度品析下面語段。
例1: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查盡力刺去,那查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參考答案:⑴運用了一組恰當的數量詞,如一輪、一個、一柄、一匹等詞使描寫對象清晰地呈現在讀者腦海中;
⑵運用了一組絢麗的描繪色彩的詞,如深藍、金黃、碧綠、銀圈等詞使描寫對象色彩鮮明;
⑶運用了一組生動逼真的動詞,如掛、捏、刺、扭、逃等刻畫出了月亮、猹、少年閏土的各自特點。
例2:「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參考答案:這句話運用了引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生動簡潔;把「春風」比作「母親」,突出了春風和煦,溫暖的特點;「撫摸著你」寫盡了春風的氣韻神情。)
2. 從結構層次的角度:
一般有並列結構(顯得層次清楚)、遞進結構(論述步步深入)、總分結構(觀點明確、內容具體)。
例:請從結構層次角度品析朱自清的《春》。
(參考答案:《春》一文結構嚴謹精美,是典型的「總起——分述——總結」結構。本文第一、二節總寫了春天來到,大地萬物蘇醒,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起著總起的作用。第三、四、五、六、七節分別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人迎春五個方面具體描繪春天,是分述部分。第七、八、九節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起著總結全文的作用。)
3.從表達方式的角度:
如敘議結合,寓情於景,或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幾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這樣使文章極富表現力)
特別是描寫:(1)從不同的感覺來描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2)以動襯靜,動靜結合
(3)正面與側面,直接與間接
(4)人物描寫的多種方法(外貌、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環境描寫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時代背景;渲染環境氣氛,襯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展示人物性格;借景抒情。
例:請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品析下文。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參考答案:描寫生動,寫出了春風的特點,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這里從觸覺、味覺、聽覺的角度,分別寫出了春風的溫暖、親切、慈愛的特點,讀者似乎嗅到了風中那濃烈的泥土氣息、青草味和花香,也似乎聽到了熱鬧的鳥叫聲、牧童的笛聲,讓讀者感受到了一個鳥語花香、充滿生機的春,意境十分優美。)
4.從表現手法的角度:
襯托、象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
還有 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
例: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和「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直,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好丈夫。(節選自茅盾《白楊禮贊》)
(答案:運用先抑後揚、對比的表現手法突出白楊樹「偉岸、正直、樸直、嚴肅」等可貴品質。)
5.從文體知識的角度:
記敘文------記敘的要素、記敘的材料、記敘的方法……
說明文------說明的對象、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
議論文------論點的提出、論據的運用、論證的方法……
小 說------小說的要素、小說的內容、小說的主題……
散 文------散文的線索、散文的主旨、散文的意韻……
例:請從文體知識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散步》莫懷戚)
(參考答案:文體知識角度:這段文字簡明地點出了記敘的有關要素:地點(田野),人物(一家四口),事件(散步)。
*從寫法角度:開篇點題(這是文章《散步》的第一段)。
*在語言表述中,長短句的配合,以1—4—7的字數遞增,增強了節奏感。
以《荷塘月色》里的精美語言為例:
本文語言樸素典雅,准確生動,貯滿詩意。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一貫有樸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論逼真與如畫》),「回到樸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詩》),以為「藻飾過甚,真意轉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綺麗的、古奧的、生僻的字詞來雕琢描繪事物,而顯千情萬態於輕描淡寫之中。但也不是單純的樸素,而是寓靈機、靈巧、靈動、靈秀於樸素之中,也常依據忽然觸發的感受,憑借豐富的想像,使物象靈光閃現,把讀者引入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論,作者不用濃墨重彩,畫的是淡墨水彩。適當地運用一些有色彩的詞語,但更多地是運用比喻,啟發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畫面的色彩淡中有濃。如寫靜態的荷花,連用三個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寫淡月照耀下花朵晶瑩閃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寫綠葉襯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是寫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這些詞句,全無奇異之處,但是用在本文的語境中,卻有著特殊的藝術魅力,准確生動地表現了此時此境、此景此物的審美特徵。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瀉」字也很平常,但與「靜靜地」修飾語相配合,准確生動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又絕無聲響,幽靜幽美。又如,「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達情意,這里用來寫流水,流水無聲而又好像有情意。它們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經營的,卻很有表現力。其他如寫荷葉用「挨」,寫燈光用「漏」等,都很見作者的語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個疊字,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音韻美。蓊蓊鬱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綠樹,隱隱約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清香,靜靜的花葉,薄薄的青霧,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