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批判性閱讀與英語報刊閱讀教學

批判性閱讀與英語報刊閱讀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3-14 17:09:49

㈠ 英銳教育批判性閱讀寫作教學內容都有什麼啊

內容豐富,學習的材料皆選用美國中小學必讀經典篇目,課程體系從回1-12年級逐級遞增,由入門答至熟練,幫助逐步掌握SOAPSTone文章分析法、Tpcastt詩歌分析法、Jane-Schaffer寫作框架理論等等。

㈡ 如何把批判性思維運用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

下面幾個方面利用元認知來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的:
1、項目開始回階段:答先讓學生在身邊結合圖書或網上查找到室內綠色植物的品種的相關資料和圖片,各種綠色植物的特點,各種植物的作用等。
2、項目進行階段:再學生們以小組形式調查說明自己喜歡的一種或幾種室內綠色植物並說明其原因,各個小組長製作成ppt和圖表的形式,對各種結果進行數據統計及圖片展示,同時需要學生進行批判性的篩選。通過這個調查記錄的過程,以大力地培養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
3、項目結束階段:學生要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批判性地選取,學生們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小組互動交流進行進一步的討論,最後能夠總結學生各自所喜歡的室內綠色植物的充分的緣由,最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自我調節能力以及監控能力的批判性思維。

㈢ 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1.教學內容分析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旨在作出准確的判斷,是以有依據的判斷為目標,並採用適當的評價標准,確定事物真正的價值或優點的思考(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ty, 2015)。批判性思維讓人積極地、創造性地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服從權威或習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語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議論文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優質材料,但高中英語教材卻比較缺乏適合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議論文語篇。以人教版英語教材必修模塊一至五為例,25篇主課文中包括15篇記敘文和7篇說明文,其餘3篇為對話,缺少議論文體裁。因此,備課團隊選取了1995年全國高考北京卷閱讀理解C篇作為此次培訓會的教學材料(見附錄)。
該材料的文體為議論文。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文章結構清晰,論點、論據以及結論明確。文章以反問句開頭,表明作者的觀點——把動物關在籠子里是對動物的不公平和不尊敬。第二、三段分別以動物園聲稱關心和拯救瀕危動物的陳述開始,然後作者通過事實、例證、研究發現以及數據駁斥動物園的說法,最後得出結論——人們不應再支持動物園,而應該支持保護動物棲息地的組織。作者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時,使用了很好的論證技巧,如使用研究發現來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和可信度。但是作者的有些論據不夠客觀,語言表述過於絕對,某些言辭明顯有誇大其詞之嫌。該語篇適合培養學生辯證地、批判性地看待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該材料經過整合改編後全文總長231詞,一些生詞,如zoochosis,可以從上下文推測其意思,詞彙難度不大;存在一些可能影響學生理解的長難句,如文章開頭的反問句等。考慮到本篇閱讀材料結構清晰這一特點,在學習方式上備課團隊決定採用學生自主閱讀、記錄關鍵信息、自主構建文章形式圖式和小組合作分享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研讀、探究、體驗,與文本對話,豐富自我,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分析和鑒賞課文。在閱讀滿足學生個體需求的基礎上使課堂呈現思維的多元性,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學生分析
文本話題為動物園和動物保護,學生對此話題熟悉,基本都有去動物園的經歷和相關經驗。同時,高中學生已基本形成對一些事物的判斷與看法,因此從背景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思維能力上能夠與作者的思維進行碰撞,甚至產生沖突,這就形成了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最佳教育契機。由於本次觀摩活動是借班上課,可供選擇的授課對象為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學生,最後備課團隊選擇了高二年級的學生。原因有三:首先,材料來源於高考題,適合對象是高三學生,經過整合處理後從詞彙和理解能力要求看更適合高二學生。其次,高二學生的閱讀量和視野均較為開闊,他們通常會通過電視、紀錄片、閱讀材料和報刊了解一些有關野生動物和圈養動物的情況。第三,高二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更廣且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他們有更好的獨立思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對文章的內容作出具有個人意義的判斷。
3.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備課團隊將本節課定位為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閱讀課,並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通過快速閱讀識別並理解作者反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態度和觀點;通過細讀獲取並理解作者的論點、論據及結論,並用關鍵詞進行記錄,同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邏輯關系,並進行闡釋。
(2)能通過批判性閱讀來評價作者的論據、觀點以及結論,調整和豐富個人觀點,並進行分享與表達。
4.教學設計思路
(1)備課思維過程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化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作為一節代表北京參加全國高中英語教學觀摩培訓會的課例,應該在模式上有所突破,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新思路。
① 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
在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僅僅停留在信息提取層面,對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閱讀課上重點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做積極的閱讀者。教師引導學生對任何可能形成結論的陳述提出合理的質疑,尋找有力的證據,進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一直處於批判性思考之中:從識別文章的主要觀點,到獲取支持觀點的證據,再到最終找到作者的結論,教師一直鼓勵學生思考,與文本互動。在理解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學生就會將文章內容與自己的經驗進行比較,不斷對自己提問:文章內容與我的想法是一致的還是矛盾的?作者到底想要闡述什麼觀點?作者給出了哪些理由?我是否被這些理由說服了?我的依據又是什麼?我自己又得出什麼結論?我自己的觀點是否令人信服?
在這一系列的質疑、碰撞、調整的互動中,學生進行了大量的、積極的思維活動,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貫穿了整節閱讀課,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得到強化和提升。
② 關注具有個人意義的閱讀體驗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要求英語教學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但是,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過於簡單化和表面化,更關注結果,忽視閱讀體驗過程,而且對個性化閱讀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課上採用個性化閱讀的學習方式,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閱讀活動以學生自主研讀為主,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把握、分析和鑒賞課文,使閱讀活動建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
本篇閱讀文章的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本節課的教學主線就是理解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據和結論。在信息輸入環節,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安靜閱讀,以記筆記的形式獲取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證過程以及結論。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於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體會了作者完整的思維過程,也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了自己對動物園圈養動物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為最後個人觀點的形成和表達作鋪墊。整節課是一個豐富和表達個人真實思想的過程。
(2)課堂教學活動
在理清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主線後,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①激活圖式,形成閱讀期待。學生通過觀看動物在自然環境和在動物園里的兩種不同狀態,激活有關動物園及動物的背景知識和經驗,並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形成想要通過閱讀去了解作者觀點的期待。
②建立語篇圖式,深化理解。學生自主閱讀,識別並歸納作者的觀點、論據以及結論,以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同時通過記錄關鍵詞和繪制不同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語篇的邏輯關系,將語篇信息轉換為可視的圖像信息,從而整體感知語篇的內在語義關系,推動深層理解,同時建立起議論文的形式圖式。
③豐富圖式,構建個人理解。學生通過小組分享,修正對文本的理解,然後再次進行批判性閱讀,結合個人背景知識和生活體驗表達對作者觀點的看法以及對作者論據的客觀評價,形成個人獨立的思想和見解。
(3)教學內容的調整
對於剛進入高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本篇閱讀材料無論從詞彙量上還是從句式結構的復雜程度上都有點偏難。因此,備課團隊對閱讀材料作了以下調整:
① 文本生詞的處理
由於是高考閱讀文章,文中一些詞彙對於高二學生來說是生詞,而且上下文並不能提供足夠的線索幫助學生猜出詞義。因此教師在閱讀材料中對bar、claim、captive breeding等生詞標注了中文釋義。
② 復雜句式的處理
教師在前期教學中發現,在識別和歸納作者的論據時,很少有學生會提及圈養動物的效果。課後與學生交流發現,文章第三段中的句子「Captive breeding of endangered species has not resulted in their being sent back to the wild.」造成理解障礙,因此學生對這一點避而不談。由於本節課主要是思維訓練課,教師不願意打斷學生思維活動的連貫性,故不涉及過多的長難句講解。於是備課團隊經過與外教討論,將該句調整為:Captive breeding has not led to endangered species going back to the wild.
③ 文章篇幅的處理
由於本次課例的時間為35分鍾,在一節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目標的英語閱讀課上,若要保證教學目標達成的效果,就必須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和思考時間。同時,自主閱讀並記錄關鍵信息的學習方式更增加了對時間的要求。因此,備課團隊經過認真討論一致認為應該從原文第三、四段中刪去一段。最終我們選擇刪去第三段,保留第四段,原因是第四段有關圈養繁殖的內容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
1.教師給學生播放兩段視頻。第一段是野生非洲獵豹自由奔跑的視頻,學生可以充分感受獵豹的速度。第二段是關在動物園里的美洲豹來回踱步的視頻,學生感受到的是美洲豹的焦躁不安。學生觀看第一段視頻後,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Excited. I feel its speed and power.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its natural habitat. 接下來,學生觀看第二段視頻。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I feel the leopard is bored and anxious.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cages.
2.學生簡單表達個人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看法。教師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並讓學生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教師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同時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學生的觀點。學生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激活經驗,激發閱讀興趣。
[設計意圖]
關於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兩段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區別,更讓學生在為野生動物的智慧和自然美激動的同時,為圈養動物失去自由而痛惜,之後教師的「寥寥數語引領學生入境,激發了學生思想的火花」 (註:摘錄自比賽現場外專委的微信互動平台中老師們對本節課的評價,以下簡稱「微信平台」)。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從多渠道獲取信息,綜合各方觀點,經過分析判斷,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與全班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將學生的觀點分類記錄在黑板上,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為輸出環節的深入思考做好准備。
Step 2: Reading for the writer's opinion
1. 學生快速閱讀全文並回答問題: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該問題的答案「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is not fair or respectful.」出自文章的第一段。之後教師追問:What makes you think so? 有的學生找出文中的信息:Mostly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教師又問:That's a good try. Can you find a better explanation? 學生沒有迅速定位關鍵信息,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大聲朗讀第一段,之後繼續提問:Have you got a better answer? 學生答: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教師對這一回答給予肯定,並指出這個句式被用來表達強烈的質疑。接下來教師追問:Do you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Who else might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學生答:Zoos or zoo keepers.
2. 學生再次快速閱讀文章,並檢測自己的推斷。學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動物園方與作者持不同觀點。
[設計意圖]
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識別作者的觀點(Cottrell,2011),此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找到作者的觀點。文章第一段只有一句話,是一個含有「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的特殊疑問句。本句話是文章中的一個長難句,首先這個句式學生比較陌生,另外該句還包括一個賓語從句和一個插入語。但這句話是作者觀點的出處,如果學生對這個句子不理解,那麼就會影響後面的閱讀,也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在此帶著學生一起理解這個句子,並引領學生通過朗讀體驗這個特殊疑問句式表達的強烈質疑。
教師通過追問第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文章的內容與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學生不需要馬上回答這個問題,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閱讀文章不只是理解作者的觀點,還可以與作者互動,甚至可以質疑作者的觀點和看法。
Step 3: Reading and taking down key information
1.學生細讀文章,並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以下信息:作者的觀點、動物園的說法、作者駁斥動物園說法的論據以及作者的結論。
教師提醒學生記筆記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以上信息以思維導圖、表格或流程圖(見下圖)等形式組織起來。

㈣ 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

英語是一門用來與外國人交流的語言工具,學好這門通用的國際外語有助於在未來的社會中與他人很好的交流。對於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初中英語教學一般會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來實現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一、初中英語教學概述
1.初中英語閱讀合理引用批判性思維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對所有的事物都會持有一種反抗性心理,這無疑增加了英語教學的難度,而且初中生的自製力較差,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受到視野知識結構的限制,在日常的英語學習過程中,無法很好的接受教師講授的內容。急需引入批判性思維教學來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就批判閱讀而言,就是指為了實現某一目標所決定的進行的一系列合理的,反省的思維。在《認知心理學家談教育》中對批判性思維的界定是「對於某種事物,想像和主張發現問題所在,同時根據自身的思考邏輯作出主張的思考」。不管是以哪種角度對批判性思維作以界定,可以知道的是批判性思維對於初中生學習英語閱讀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樣批判性閱讀主要是來培養學生的自我性格,將其身上的優點與特張不斷發揚,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利用英語閱讀短文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精讀英語短文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初中英語閱讀現狀分析
初中英語閱讀由於管理制度以及學生自身的人為原因造成了英語閱讀能力的普遍偏低,而且初中英語教師缺少對英語教學的深入研究,閱讀模式缺乏多樣性。另外,教師的自覺性缺失,教師對英語閱讀教學投入較少,教學方式較為陳舊,依然沿用傳統的口述式教學,教學理念不夠新穎,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多樣性,無法適應教材。有些教師為了減少工作量,縮減了大量的教學實踐,在閱讀課堂上沒有實時的為學生進行答疑,布置相關的閱讀任務後,就讓學生自由復習,學生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課堂教學效果不是很突出。同時,教師往往會把英語閱讀課轉變成知識點的講解,雖然學生會額外得到一些零碎的知識點,但是當真正的遇到一篇英語閱讀的時候,卻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樣應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閱讀短文中出現的問題。獲得的知識非常零碎,沒有整體的感知。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只重視生詞的講解,忽視了思維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提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缺失。
二、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具體措施
1.創設批判性思維教學情景
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去主動鍛煉自身的批判性思維,不斷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指導學生閱讀大量的英語短文,能夠有目標的為學生設計合適的問題,合理應用教材。教材中Prereading就是讓學生通過快速瀏覽之後來預測文章寫的是關於哪一方面的內容,而Scanning就是需要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子,通過深入閱讀理解主旨句來通曉整篇文章,在Skimming環節中教師要為學生設定能夠啟迪學生思維的問題,避免出現一些陳年的問題。對於問題回答的不是很好的學生,也要給予鼓勵,結合當前的學習狀況,為其制定合適的學習任務,保障能夠科學、合理設計課堂流程與教學活動,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相關的閱讀短文,讓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得到良好的激發。主要的步驟如下:學生提出質疑、教師選擇疑難點、師生共同探討、教師答疑。隨著這樣詳細的步驟來進行閱讀短文,學生在這一環節中不斷思考、由簡到繁,從淺入深,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將穩步提升。
2.採用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才可以較好的引導學生鍛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就現在的初中英語教材而言,內容相當豐富,題材形式多元化,有文學藝術的題材,有科技創興的題材,也有日常生活的教學題材。教師在講解閱讀的時候,要利用現有的資源並從網路上收集相關的上課題材,為學生講述關於本課題的精彩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授課環節中,不能千篇一律的以一種教學方式來講解,要不斷轉換教學方式,採用新穎且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同的題材要設計不同地閱讀教學,不能夠死扣一些「字、詞、句」,結合文章的內容衍射出更加有趣的教學內容。比如在講解關於季節的英語閱讀短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讓學生將漢語與英語有機的結合起來,相互融會貫通,思考氣候的變化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聯系自身的實際生活,帶著問題通讀全文,不斷獲取信息,在腦海中思索,主動去構建知識框架結構,從而激發探索知識的慾望,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總結
初中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創新。在學習過程中引進批判性閱讀教學,針對不同學習習慣的學生以及不同類型題材的教學材料,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創設批判性教學情景,逐步提高中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

㈤ 英文報刊教學對閱讀能力的提高有何意義

英語報刊閱讀對提高英語語言綜合能力的意義:英語報刊的豐富內容和反映時代特徵的新詞決定了它比其他材料更加具有促進語言學習和擴充社會科技與人文知識的價值。在報刊閱讀中發現豐富的學習資料,提高聽力、閱讀理解、語言交際及寫作等語言綜合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一、英語語言學習與英語報刊閱讀的關系
當今世界,英語被廣泛使用,已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其普及性體現在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學術、信息交流等各個領域。「全世界有45個國家的官方語言為英語,全球1/3的人講英語,75%的電視節目是英語節目,在聯合國各種場合中使用的語言95%以英語為工作語言,互聯網上的信息80%也是用英語傳播的。」可見,英語的地位和作用在目前和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其他語言可以代替。我國今天的高校大學生是明天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生力軍,畢業後將要在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的21世紀取得卓越的成績,而是否具備良好的英語運用能力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一門外語,同時可以學到特定國家的社會、歷史、文化與傳統。我國英語教學(不論是大學英語教學還是專業英語教學)要幫助學生轉變「為語言而學語言」的觀念,讓他們通過學習外語來培育國際視野,了解外國特別是英美國家的社會與文化,增強跨文化交流意識。因此,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在聽、說、讀、寫等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中滲透文化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2)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英語報刊閱讀在提高學生語言的綜合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范圍方面具有其他教材不可相比的優勢,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正是基於英語報刊閱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國家教委英語專業教學大綱明確把理解英語報刊的能力列作評定各級英語閱讀水平的重要標准,二級要求能閱讀難度相當於Reader』s Digest(《讀者文摘》)的英語淺顯材料,四級要求能讀懂難度相當於美國Newsweek(《新聞周刊》)的國際新聞報道,六級要求能讀懂難度相當於美國的Times(《時代周刊》)或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的社論和政論文;八級要求能讀懂一般英美報刊雜志上的社論和書評(《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9)
二、英語報刊的特點
英語報刊閱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由其特有的優勢所決定的。首先報刊是新聞媒介手段,其信息新而快、多而廣、隨著語言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而報刊語言最能迅速及時地反映這些變化。其次,英文報刊所涉及的內容廣泛而豐富,從政治、經濟、外交到科技、文化、教育等無所不有,而且文體形式不盡相同。這些優勢決定了英語報刊較高的實用價值。
(一)內容豐富全面
英語報刊內容廣泛,刊登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社會、人物、教育、體育等有關社會文化方方面面的新聞,其豐富多彩的新聞內容是內容相對單一的英語書籍所不能相提並論的。除內容外,英語報刊還大量使用新詞和簡短詞及縮略詞,能夠最快地反映英語語言詞彙的發展和變化。英語報刊的修辭也十分活躍,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雙關、借代和仿擬等。可見,英語報刊涉及到了文體學、詞彙學、修辭學等方面的知識,綜合性強,是了解當代西方社會的文化特點、英語民族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及風俗習慣的最直接的途徑。
(二)編寫時新創新
英語報刊及時報道了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及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充當了時代潮流的喉舌,提供了有關各行各業的最新消息。報刊在提供最新消息的同時也傳播了相關的新詞、新的表達方法,由於這些新詞和新的表達方法是伴隨著特定的社會環境而產生的,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特色,易於被讀者普遍理解和接受。如,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E-mail(電子郵件)、E-commerce(電子商務)、cyberspace(網路空間)、cybernaut(網路用戶)等新詞都是通過英語報刊傳播後為公眾所熟悉接受的。可見,報刊英語是最有創新性和濃厚時代生活特色的語言。
(三)價值實用有效
英語報刊的豐富內容和反映時代特徵的新詞決定了它比其他材料更加具有促進語言學習和擴充社會科技與人文知識的價值。英語報刊不僅是學習現代英語和提高英語運用准確性、流利性和得體性不可或缺的實用材料,更是培養21 世紀復合型英語人才的有效教材。
三、英語報刊閱讀對提高英語語言綜合能力的意義
通過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的觀察,筆者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只埋頭於課本,背單詞、做練習,認為只要把課本學好就可以,對課外閱讀,尤其是英語報刊閱讀,幾乎沒有什麼概念。而結果往往是學習的效果不理想,在實際的運用中聽不懂,說不出,說話寫文章錯誤百出。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語言輸入是非常重要的。在非英語環境下學習英語,閱讀有時甚至是唯一的輸入方式。Harmer(2000)認為好的閱讀材料為學生提供範例,有利於他們提高寫作能力,而且提供了學習詞彙、語法、遣詞造句的機會,並為主動用英語進行交際作了准備。
(一)英語報刊閱讀對聽力能力的培養
新聞廣播一直以來都是高校英語專業八級考試聽力理解測試項目之一。而且近幾年大有使用報刊新聞來檢測學生理解新聞廣播的能力的趨勢,如:2001 年八級題中聽力部分的三條新聞全部選自報紙新聞,2002 年八級題中也有兩條報刊新聞。如:
The documents, which Russian gave the United Stateson Sunday, could be a particular interest because Kennedy』sassassin Lee Harvey Oswald lived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for several years before he return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was arrested for killing the former President on November22nd 1963. (2001: News Item 2)
該例子是一句由49 個單片語成的包含多個從句和多層意思的復合句,「信息過載」加大了聽力理解的難度。報紙新聞中復雜的句型,繁雜的表達方式是學生們的主要聽力理解障礙,增加了學生理解新聞的難度。總結自身的聽新聞的經歷和輔導學生練習新聞聽力的教學經驗,筆者深信新聞聽力前熟悉與新聞相關的背景知識,收集與新聞報道相關的詞彙、概念、人名、地名、事件等能幫助新聞聽眾預測新聞內容及更好地理解新聞聽力材料。

㈥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報刊閱讀

如何有效實施中學英語閱讀教學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閱讀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很多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動力不足,方法不當。究其原因,也並非與老師完全無關,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更側重於語篇的分析理解、語法知識點的講解,而對於閱讀方法的培養,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現象。多數學生採用一個單詞對應一個漢意,直接翻譯成漢語的做法。另外,學生的閱讀量少,僅僅局限於課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習題中出現的文章,課外讀物涉及的少。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閱讀,激發其興趣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一、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英語閱讀提出的要求1.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能根據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2.能讀懂簡單的故事短文並抓住大意;能從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理解簡易讀物中事件發生的順序和人物行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4.能讀懂說明文等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和簡單的個人信件。5.能使用英漢詞典等工具書幫助閱讀理解。6.五級目標要求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可見,在閱讀教學上,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外,還應該增加課外閱讀量。二、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1.閱讀材料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來進行。如初一、初二的閱讀材料,傾向於生活實際功能,如問路、指路、接聽電話、天氣表達、尋物、招領等;而在初三、初四的閱讀材料中,人文情感、社會責任、道德倫理深深隱含在其中。另外,多選擇一些與所學課文訓練要點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強化課內學習。2.做好閱讀前的必要鋪墊和激發興趣工作。3.閱讀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出問題,口頭的或者書面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此外,老師對閱讀方法的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教會學生粗讀文章,以了解大意,並能夠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會學生分段細讀,抓住主要事實、關鍵語言點,明了文章結構,深度理解。4.學生平時閱讀英語文章、報刊雜志以及各級各類考題中的閱讀理解部分,務必要做到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詞閱讀。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學生在做閱讀的時候一開始總是信誓旦旦,下決心要把文章讀懂讀透。但是在這種觀點的指引下,閱讀往往就會走入誤區,因為太過於注重每個單詞、每句話的意思,而忽視了對文章結構的整體理解。我們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句子都能看懂,但讀完文章印象卻不深。如何學會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呢?首先,要重視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就是環繞主題。首句很關鍵,因為首句是文章的導入,點明作者寫文章的意圖、背景等。其次,要重視每段的最後一句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每段的最後一句常常是該段的結論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就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們在閱讀文章時要養成一種習慣:見了文章的題目,要稍微停頓一下,猜一猜,這篇文章大概會寫些什麼,如果讓我來寫,我會怎麼寫。然後你會饒有興趣地讀下去。(當然,在考試中,為了節省時間,猜測這一環節可以省略。)接著再往下閱讀時要特別注意每段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這樣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整篇文章的框架結構,又節省了閱讀時間,提高了閱讀效率。5.在平時教學中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學生不會使用工具書,遇到生詞,先問老師。乍眼一看,閱讀課進行的轟轟烈烈,學生不懂就問,閱讀積極性高漲,殊不知,這樣的閱讀不科學也低效。我們要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提倡學生遇到疑問查找工具書,逐步培養其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老師注重並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是指導學生獨立閱讀的保障。另外,在閱讀過程中老師也要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詞彙障礙,遇到生詞時,如果不影響語義的理解,跳過它,繼續閱讀,這有利於提高閱讀速度,不打斷閱讀思路。有時可以通過上下文,在具體的語境中推測詞彙的意思,不要一遇到生詞就搬詞典。6.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略讀、尋讀、按照意群閱讀的習慣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閱讀質量和速度。在閱讀中要求學生改掉不好的閱讀習慣,如用手或者筆指讀、出聲讀、以單詞注視點閱讀、回視等。課堂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老師可以教材中的文章為例運用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閱讀教學。7.閱讀結束後,老師可以對重難點進行精講,組織適當的口語和筆頭訓練,引導學生背誦幾個好句子,有能力的同學要求復述文章(選擇有價值的文章復述,否則只是增加學生負擔)。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恆的努力。所以指導學生在課外廣泛閱讀是很必要的,讓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寫下有價值的生詞、好句子,或者是自己對文章大意的歸納以及自己的閱讀感受。同時老師要查閱筆記,科學及時地給予評價。為了調動積極性,引導學生更用心地去進行英語閱讀,評價可以只是以認真程度、努力程度來進行,不以好壞而論。

㈦ 如何在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對語言學習者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個中國人,在中國文化的熏陶下,他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的表達都有一種較為固定的方式,這種較為固定的方式還會對他的英語學習產生某種制約作用。因此,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報刊選讀的教學中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一、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原則
由於文化的多樣性,所以在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熟練地掌握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對目標語文化持有一種正確的態度和評價立場,同時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具體說,必須遵循如下的原則:
1關聯性原
英語報刊中的內容非常廣泛,信息量也極大,反映的是英美國家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教學的最理想的材料。面對這樣一種材料,要使自己的教學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應在海量的新聞中選擇那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聞作教材,要注意它與目的語文化的關聯性。在英語報刊選讀的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能將與目的語文化有關聯性的新聞作為教材,只單純地直接向學生講西方的文化或生活習俗,就會破壞課堂教學的連貫性,會使教學內容顯得不著邊際;另一方面,也會使教師的關於文化的講授顯得空洞與枯燥。因此,重視關聯性,就成了英語報刊選讀課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最為關鍵的一個方面。
2引導性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矛盾,一直是教師在探討的一個問題,而引導性恰恰是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其主導作用的重要標志。尤其在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常常要鼓勵學生重視教材中相關事件或論述的文化背景。但文化背景是十分寬泛和復雜的,大至人們的世界觀、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小至人們的言談舉止和風俗習慣,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的。因此,在如此豐富的領域中,教師在教學中就不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學生也更不可能自主地將報刊中的相關材料與其文化背景之間建立起聯系。這時,教師就應充分發揮其引導性作用。可以通過提問式、討論式或啟發式等方法來引導學生,使之逐步形成創造性與批判性思維的習慣,使之能自主地選擇相關的信息並將其向相關的文化背景延伸,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英語思辨能力。
3交際性原則
英語報刊作為一種英語國家的新聞媒體,其特點決定了對它的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了使學生在接受大量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的同時能學會更好地運用英語來達到成功地與人進行交際的目的。因此,在英語報刊閱讀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就應側重於引導學生理解各種文化現象之間的不同之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並將之與自己的母語文化作對比,也能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對文化現象的敏感性,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如此才能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英語文化,直至將自己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之中去,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靈活應對,從而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文化休克」的狀況。
4層次性原則
文化有其層次性,因此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形成也是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這也就是說,語言文化知識是非常廣泛的,所以教師不可能通過一次或若干次的關於文化的講解就能讓學生對異域文化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該通過有選擇地、分階段的講解以使處於初級層次的學生首先打好英語語言的基本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的介紹應限於其淺層文化,如詞彙、術語、專有名詞、諺語、成語和習俗等。而在較高級的階段,則要從交際需要的角度出發來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避免文化上的誤解和沖突。另一方面,貫徹層次性原則還要求教師要考慮同一學生群體中不同學生對語言文化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的不同這一因素。考慮到這一點之後,教師在文化引入的選擇上,就會設法既使程度稍差的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又使層次稍高的學生也能從中受益。
二、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內容
在英語報刊中,新聞報道的題材包羅萬象,詞語浩如煙海,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教育等廣泛的領域。面對如此狀況,教師不可能也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相反,必須根據對學生進行的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需要而有所選擇。筆者認為,這種選擇很重要,選擇應以下面幾個方面的內容為重點:
1思想意識
思想意識中包括英語國家人們的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社會風俗等。例如,宗教代表著英語國家某個時期人們的思想情感和信仰

,同時也體現出了那個時期、那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狀況。基督教、聖經及古希臘、羅馬的神話對歐美國家人們的思想和意識形態有著極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該國的新聞媒體中的成員,其記者在寫新聞或介紹他們的某些政界人士的
政見或講話時,引用一些宗教經典就是很自然的。如,the writing on the
wall(出自《聖經》,意為「災禍將至的預兆」);再如Pandora』s
box(意為潘多拉的魔盒。該典出自希臘神話,比喻「災難之源」或「是由於不明智的干預而引起的難以解決的復雜問題」)。
此類詞彙或短語常常會見諸英語報刊。如果我們不能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如果我們只從字面上對之加以解釋,那就會造成誤解。
2政治歷史背景
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無論是其中的書面語言還是口頭語言,都與該國的歷史發展和政治制度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英語報刊中,政治總是其中的重頭戲;而在關於政治新聞的報道中,新聞工作者又常會針對自己的讀者群而大量地使用一些有特定文化含義的表達方式。如,meet
one』s
Waterloo(1815年,由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德、荷等國聯軍,在滑鐵盧與拿破崙決戰,結果法軍大敗,拿破崙從此一蹶不振,被放逐到一個海島上,結束了他的一生)。這個成語是大敗或遭到決定性的慘敗的同義詞,如果我們對該歷史事件有所了解,那麼我們就能很准確地理解其中的含義;反之,則不可能對之有準確的理解。
3文學藝術
無論是英語國家還是其他國家,都有其源遠流長的關於文學藝術的歷史。傳統逐漸積累沉澱,就形成了他們的語言中的某些詞彙所特有的文化喻意。英美報刊文章中常包含著英美國家深厚的關於英美等西方文學尤其是其中的古典文學的底蘊。例如,美國《時代》周刊曾把尼克松訪華說成是Nixon』s
Odyssey to
China。其中,Odyssey原為古希臘詩人荷馬的一部英語史詩,該史詩描寫Odyssey在古城特洛伊陷落之後所經歷的一段漫長而艱難的歷程。在這篇報道中,作者如此表述,則是意在用來喻指中美關系正常化是經過了一段漫長的過程的。對此,如果我們不了解Odyssey在這兒是「漫長歷程」之意,那麼我們就難以理解Nixon』s
Odyssey to China的真正含義。

三、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方法
雖說是教學應因材施教,雖說是教無定法,但在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如果能運用恰當的方法,就肯定能激發學生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肯定能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1對比類比法
對比類比法是指將中國文化與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相同與不同。英語報刊中的新聞報道均具有時新性,反映的是其最新的時政動態。所以,將中英文化的比較自然地滲透到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中,就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的意識,有助於化解學生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一些不必要的誤解。例如,對「吳老師」的稱呼,絕大多數中國英語學習者按中國的習慣總會使用teacher一詞,中國老師也會認為這很自然,可英語本族語者對此則會很反感,認為這是不禮貌的。teacher是一種職業,不能作為稱呼。我們可以說Mr.Wu,但不能說Teacher
Wu。Sir可以被作為尊稱來稱呼老師,如Thank you,sir類似的還有madam,Miss,Mrs.和Mr.
2擴展性
教師在講解某一詞彙或介紹某一背景知識時,不應僅僅停留在對該詞或該背景知識的表面意義的講解上,而應該擴展該詞的文化內涵,或應對該背景知識加以延伸。詞彙構成了語言的物質外殼,而在其物質外殼的後面則隱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例如,history一詞,由其構成可以擴展到英語語言和文化中的性別歧視問題;而當談到數字「13」時,就不應該只講「13」這個數字所代表的厄運,而應該將其擴展到中英數字文化中的異同中去。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3利用多種教學媒介和教學手段
英美報刊選讀課的教學,傳統教學資源是紙質教材和英美報刊,資源的局限性造成了教學手段的單一性,也造成了教學效果的不理想等問題的出現。最為重要的是,作為報刊,其特點是它的時效性和時新性。由於傳統的紙質教材的局限性,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能使用的往往都是「舊聞」,這也導致學生無法把握英語語言文化的發展。目前,互聯網的普及不僅可以使英美報刊選讀課的教學手段變得豐富多樣,同時也能消除傳統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存在的總在使用「舊聞」的尷尬狀況。首先,教師可以登陸英語國家各大權威報紙的官網,取得他們最新的新聞報道。其次,教師還可以針對自己要閱讀的報刊文章或新聞報道,收集一些與該類報道相關的英語國家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圖片、電影、電視、幻燈和錄像等資料,以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能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㈧ 如何通過英語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一、創設輕松自由的英語學習環境,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負擔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若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首先要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焦慮心理。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總是擔心自己的想法與教師想要的標准答案不同,產生一些緊張、畏懼、焦慮與退縮的心理,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教師有著較大的關系。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學生自由發言,給學生的自主思考留下時間與空間,對學生的想法採取包容的態度,學生就會減少這種心理負擔。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的學習創設輕松的、自由的、民主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重點往往放在引導學生的觀點與作者的觀點達到一致的地步,忽視學生內心對這些觀點的看法與態度,忽視學生內心的疑問,教學環節基本上不存在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這一內容。除了在教學環節缺乏批判性閱讀之外,教師甚至會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採取壓制的態度,嚴重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在這種長期壓抑的閱讀學習之下,學生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閱讀教學中就會被動地接受作者的觀點,懶於思考,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與質疑。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若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就要創設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消除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
二、引導學生形成學會質疑的良好習慣
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讀者與作者互動的過程。首先,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作者的觀點、態度與想法直接影響著讀者,讀者要試圖接受它。其次,讀者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讀者既可以贊成作者的觀點,又可以反對作者的觀點,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過程。但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大多是重視作者對讀者的影響,而忽視讀者對作者的反饋。即使讀者有自己的想法與質疑也是被限制在一定的模式之內,缺乏創新思維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換句話說,每個學生都有質疑的潛能,教師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這種潛能,並不斷使其發展下去。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要學會通過激疑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通過激疑,引導學生快速地發現一些疑點,進而思考與探究,多角度、深度地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應不斷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積極提出問題,形成學會質疑的良好習慣。(2)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質疑的方法給予指導,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環節。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閱讀內容,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和分析問題,保證質疑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三、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批判性閱讀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時候,需要認識到批判性閱讀的真正內涵,批判性閱讀是對作者觀點的一種質疑,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知識,而不是單純的批評。批判性閱讀的重難點在於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觀點進行分析,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與機制選擇。因此,在教學中,並不只是一味地批評與質疑。首先,要對作者的觀點進行判斷,積極地保留,消極地批判。同時,閱讀教學中的批判要科學、合理。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的時候,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觀點不一定是正確的,需要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反思,從而促使批判性閱讀更加的科學合理,
促進英語閱讀教學的創新發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勢在
必行。一線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用批判性的思維看待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觀點,不斷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閱讀教學要打破原有的局面,以深化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完善其思維結構為目標。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僅停留在探究表層意義上,而應著重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的深層次意義,抓住中心思想和議題,判斷證據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判斷推理的質量和邏輯一致性,發現已經明說或未加明說的偏見、立場、意圖、假設以及觀點,從多角度考察合理性以及檢驗在更大背景中的適用性等復雜的、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熱點內容
39天電影在線播放免費觀看 發布:2024-08-19 09:18:18 瀏覽:939
可投屏電影網站 發布:2024-08-19 08:19:20 瀏覽:140
農村喜劇電影在線觀看 發布:2024-08-19 07:46:21 瀏覽:300
電影院默認區域 發布:2024-08-19 07:39:02 瀏覽:873
台灣金燕全部電 發布:2024-08-19 07:30:20 瀏覽:249
在哪可以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29:06 瀏覽:467
電影tv版app 發布:2024-08-19 07:28:17 瀏覽:51
韓國倫理電影在什麼地方看的啊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835
韓國找女兒那個電影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667
驚變溫碧霞在線播放 發布:2024-08-19 07:10:13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