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分別寫出了昨日春花爛漫、而今春天飛逝難以久留的情景。專
小題1:春天離去,詞屬人與凄涼愁悶的情緒相約,在楊柳岸邊等候春天的歸來。這句話用「約」和「候」來表現惜春盼春的感情,化虛為實,情感表達形象生動。
⑶ 七年級語文大閱讀
近年來,隨著高考語文試卷文學性的強化,散文這種文體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青睞。許多感情真摯、文學色彩濃郁、富有時代氣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題者的首選材料。從1998年高考開始,現代文閱讀文學作品類連續六年考的都是散文,題型變化不大,難度逐步降低。但從學生的解題情況看,得分率普遍較低,結果並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兩個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學生並不完全明確,以致訓練無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學生未能熟練掌握,以致解題跟著感覺。針對這些情況,筆者試圖結合近幾年的高考散文閱讀題,談談此類試題的測試要求與解題技巧。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在「現代文閱讀」中,要求學生「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並提出「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等三項九條具體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屬文學作品閱讀,它在高考測試中究竟有哪些具體要求呢?請看最近三年高考散文閱讀有關試題。 200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題略):A項考查學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其他四項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2002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題略):既考查學生對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內容的分析歸納能力,又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2001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4題(題略):不僅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語言和表示技巧的初步鑒賞能力,還考查學生對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僅僅觀察這些散文閱讀賞析題,就可以發現,高考測試除了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外,還要考查學生初步鑒賞評價的能力。「理解」和「分析綜合」包括七條具體要求,是閱讀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層級分別屬於B級和C級。而「鑒賞評價」包括兩條具體要求,要求學生能對所給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評說,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初步賞析。這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較高的一種能力要求,能力層次屬於E級。學生明確了以上這些要求,在平時的復習訓練中就應該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拓展散文閱讀,有意識地提高「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的能力。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地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它通過一個十分精粹、親切的形式,表現作者對於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點來思考有關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題的解答還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貫穿文章始終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雖散,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必須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展開。因此,閱讀散文,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宏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從而讀懂作者的感悟,領會文章的主旨。高考試卷中的散文閱讀幾乎每年都有這方面的命題。 例如2002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但作者為什麼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文意,簡要回答。 《話說知音》這篇散文是以作者對知音的獨特感悟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誼,但對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彈琴的做法不以為然。他認為,伯牙依舊應該演奏出那「震撼人們靈魂的」「美麗動人的樂曲」,並「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說,伯牙高超的演技來之不易,怎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輕易放棄呢?因此,本題的答案為:(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為失去鍾子期而不去尋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不應輕易放棄,藝術的追求必須不懈地堅持下去。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結構就是它的思路的具體展現。高考試題常常通過對作品的結構進行設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閱讀散文,要善於捕捉文中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脈絡。 例如1998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1)作者為什麼吃驚?(2)聯系全文看,作者為什麼悵然?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必須結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為什麼看到玉簪花「探出頭來」就吃驚呢?該句後面用「先是」作標志,對其作了回答,那就是「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至於「悵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讓人心裡警惕著」和第六段中「總是在不安的焦慮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歸納整理,可得答案「收獲季節還兩手空空」。 三、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描寫細膩,表達深刻,內涵豐富。高考散文閱讀命題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對散文中負載信息量大、內
⑷ 七年級下冊 名著推薦與閱讀--西遊記 賞析。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閱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游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為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話 如今也是一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絕非幼稚的產物,它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謝林在他的名著《藝術哲學》中說:「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顛峰,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漸漸沒落了,神話不被人重視,連《西遊記》也少有人問津,只有孩子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於是也只有孩子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並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斗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 復讀《西遊記》,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遠向大家展示著「自由、神話、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是講述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平凡的出生,與其在花果山,水簾洞的生活,後來,與師父唐三藏,師兄弟豬八戒,沙悟凈展開前往西天取經的艱辛旅途.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節是第二回-三星洞訪仙學道,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小章節,但孫悟空與菩提祖師之間的暗語互動卻令我印象深刻,也佩服行者的聰明伶俐,竟能知曉祖師給他的暗號,
並且學會了七十二便等通天本領.還有第二十三回-「唐僧八戒飲水懷胎」,哇!只是喝了河水,竟然就懷孕了,不論男女都會生呀!八戒的一句話「我的媽呀!這孩子從哪裡出來呀!」堪稱一絕,令我不禁捧腹大笑.幸好,後來悟空和悟凈兩人到了解陽山,和如意真仙大打一戰後,取得泉水,才消除了胎氣.
西遊記,真不愧是中國四大名著之ㄧ,真的非常好看.每一個章節都有許多不同的驚險冒險,讓人不由自主的一頁一頁看下去.雖然大家都認為悟空法力高強,是最厲害的,但我卻有點不以為然.他法力高強是無庸置疑的,但我認為西天取經的旅途之所以會如此有驚無險的順利,而非悟空一人的功勞.不管怎麼說,西遊記真的很好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西遊記讀後感
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西遊記讀後感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西遊記的讀後感
《西遊記》以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為線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險惡的自然環境作斗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
讀過《西遊記》後,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於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為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麼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於取得了真經。
我們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
讀過《西遊記》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畢業升初中,初中畢業升高中,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這就是我讀《西遊記》從中得到的啟示吧!
《西遊記》讀後感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錶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參考資料:見 http://..com/q?word=%CE%F7%D3%CE%BC%C7%B6%C1%BA%
參考資料: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⑸ 當代學生第七屆高中古詩詞閱讀鑒賞訓練60首答案
1.漢樂府《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駱賓王《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李嶠《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9.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0.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6.《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17.《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8.《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20.《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1.《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2.高適《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3.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5.《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6《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27.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9.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30.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31.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2.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33劉禹錫《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4.《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35.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36.《池上》: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7.《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38.李紳《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憫農》(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40.杜牧《山行》:遠山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1.《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2.《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43.李商隱《樂游原》:向晚意不適,趨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4.羅隱《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45.胡令《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釣,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6.范仲淹《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9.《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50.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51.《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2.《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53.《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55.陸游《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6.《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一):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8.《四時田園雜興》(選二):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59.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60.《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⑹ 求一些語文答閱讀題時的套話,初中的.
考點一:議論文
1.舉例論證:具體有力的論證了。。。。。
2.比喻論證:生動形象內的論證了。。容。。。
3.道理論證:充分有力的論證了。。。。。
4.對比論證:突出強調了。。。。。。
基本格式:首先運用。。論證了,(具體說)。。。;然後運用。。。論證
關於論證思路和論證特點的題:
(具體說),兩者結合(對比),論證了。。。,是論證更加具體,充分,有力。
考點二: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
1.開門見山(談骨氣,談忍(都是文章,可以自己下載))
2.擺出社會現象
3.引出名言(懷疑與學問)
4.從故事或生活實例(年輕人。。。。)
5.比喻(魚我所欲也)
考點三:概括或歸納文章的中心論點:
1.論點在文章中的位置:題目 開頭 中間 結尾
2.自己概括:從論題入手,用「要,是,應該,應當」的句式表達出來。
我這里還總結了記敘文:線索,語言賞析,表達方式,描寫,題目,順序人稱,語段作用
說明文專題
語法
綜合實踐應用
一摸考試方法
作文專題
如果有需要,可以再問我。
我也剛剛參加完中考,看來,專題本還是很有用的啊,
最後祝你中考順利!
⑺ 第七屆·當代學生初中古詩詞閱讀鑒賞的答案
1. 感遇(其七)①
(唐)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②,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釋] ①此詩借用屈原《橘頌》為意,喻已貞操。②豈伊:豈唯。③薦:進獻。
[思考與練習]
⑴詩開頭二句,托物喻志。一個「 」字,充滿了贊頌之意。
⑵「自有歲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 」語。後人常以孔子的這句話作為砥礪節操的比喻。
⑶作者嘆惜丹橘的命運和遭遇,並且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詩句是「 , 」。
2.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①
(唐)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②。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風③,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④。
[注釋] ①這是一首田園詩,是詩人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寫。全詩寫詩人在月夜去長安南面的終南山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之事。詩寫暮色蒼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②翠微:青翠的山坡。③松風:指古樂府《風入松》曲,也可作歌聲隨風入松林解。④機:世俗的心機。
[思考與練習]
⑴解釋詞語:及: 荊扉: 憩
⑵詩歌開頭與題目中的「宿」相呼應的一個字是「 」⑶此詩受陶淵明田園詩的影響。但是陶詩平淡恬靜,平著意染色,口氣和緩,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而李白的詩卻著意渲染,如:「 (寫出兩句)」。可見陶李兩者風格不同。
3.再經胡城縣①
(唐)杜荀鶴
去歲曾經此縣城,
縣民無口不冤聲。
今來縣宰加朱紱②,
便是生靈血染成③。
[注釋] ①胡城縣:故城在今安微阜陽縣北。②縣宰:縣令。朱紱(音福):系官印的紅色絲帶,唐詩中多用以指緋衣。唐制五品服淺緋,四品服深緋。③生靈:百姓。
[思考與練習]
⑴詩歌中與題目「再經」相照應的一個字是: 。⑵這首詩歌揭示了 和 二者的因果關系。
⑶詩歌的主題是什麼?
4.月下獨酌(其一)①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②,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排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③。
[注釋] ①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②將:和③相期:相約。
[思考與練習]
⑴解釋詞語:相親: 解: 徒: 雲漢:
⑵詩歌中最能表達作者孤獨情感的詞語是: 、 、 ;最能表現李白「物我之間無所容心」的詞語是: 、 ;表達李白「醉態的詩句是:「 , 。」
⑶「相期邈雲漢」一句的意思: 。
5.春思①
(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②,秦桑低綠枝③。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④?
[注釋] ①這是描寫一位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思念遠在燕地衛的夫君,盼望他早日歸來的評理歌。②燕: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③秦:今陝西,燕地寒冷,草木遲生於較暖的秦地。④羅幃:絲織的簾帳。
[思考與練習]
⑴哪個詩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寫的是初春的景象?
⑵詩歌的最後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6.望岳①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②?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③,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④。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釋] ①杜甫「望岳」詩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岳泰山的。詩以「望」入題,贊嘆東岳,謳歌大自然。②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嶽之首,故又名岱宗。③鍾:賦予、集中。④決:裂開。
[思考與練習]
⑴解釋詞語:造化: 凌: 覽:
⑵詩用前 個詩句寫所望之 用後 個詩句寫所望之感。
⑶詩歌最後兩句寫望岳而產生登臨峰頂的意願,表達了詩人怎樣的雄心和政治抱負?
7.贈衛八處士①
(唐)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②。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我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回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梁③。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④。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注釋] ①詩寫杜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寫了人生的聚散不定,故友相見,格外親切。然而暫聚忽別,更覺得世事事渺茫,無限感慨。②參與商:星座名,參星在西而商星在東,此出則彼沒,故不相見。③間:摻合。④故意:故交的情意。
[思考與練習]
⑴解釋詞語:焉: 載: 怡然: 執: 乃: 羅: 累: 觴:
⑵詩歌的開頭寫老朋友相遇亦喜亦悲,喜的是: ;悲的是 (前後都用詩中的句子回答)。
⑶詩歌從第九句的「焉知」寫起,到「 」結,詳細地描寫了作者與「衛八處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和家人的 。
8.送別①
(唐)王維
下馬飲酒②,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③。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注釋] ①這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②飲君酒:勸君喝酒。③歸卧:隱居。南山陲:終南山邊。
[思考與練習]
⑴解釋詞語:何所之: 但:
⑵詩中交代友人歸隱原因是: 。
⑶詩歌五、六兩句是寫對友人的 和自己對隱居的 ,及其對 的否定。
9.青溪①
(唐)王維
言入黃花川②,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注釋] ①此詩借頌揚名不見經傳的青溪,來印證自己的「素願」。②言:發語詞,無意義。
[思考與練習]
⑴解釋詞語:逐: 趣: 澹:
⑵作者在詩歌中以青溪比喻什麼?
⑶詩歌中哪兩句對偶最工整?請找出來作簡單分析。
10.漁家傲①
(唐)歐陽修
花底忽聞敲兩槳,逡巡女伴來尋訪。酒盞旋將荷葉當②。蓮舟盪,時時盞里紅浪。
花氣酒香清廝釀③,花腮酒面紅相向。醉倚綠陰眠一餉。驚起望,船頭擱在沙灘上。
[注釋]:①這首語是作者用《漁家傲》詞調譜寫的六首采蓮詞之一。詞風清新可愛,富有生活氣息。②當:代替、作為的意思。③廝:相。與下文的「相」互文同義。
[思考與練習]
此詞以清新可愛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描寫一群采蓮姑娘盪舟采蓮時喝酒樂的情景,請選擇其中一兩個詩句,寫一段賞析文字。
11.秋登萬山寄張五①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②,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③。
[注釋] ①這是一首臨秋登高遠望,懷念舊友的詩。②薺:野菜名,這里形容遠望天邊樹林的細小。③重陽節:陰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風俗。
[思考與練習]
⑴作者「登萬山」俯視所見的景象是:「 , 」眺望所見的景象「 , 。」
⑵詩歌中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詞語是: 、 。用現代漢語表達意思就是: 、 。
⑶詩人懷故友而登高,最大的希望是: 。
12.夏日南亭懷辛大①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②,池月漸東上③。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注釋] ①此詩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和對友人的懷念。②山光:山上的日光。③池月:即池邊月色。
[思考與練習]
⑴解釋詞語:軒: 恨:
⑵詩歌五、六兩句從 、 的不同角度寫夏日納涼時的真切感受。
⑶選擇一組「對偶」詩句進行賞析。
13.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②,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③,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彌漫④,願為持竿叟。
[注釋] ①這是一首寫春夜泛江的詩。②際夜:至夜。③潭煙:水汽。④彌漫:渺茫。
[思考與練習]
⑴全詩緊扣題目中的「 」字,在曲折回環的行進中,對 、 、 (用概括的語言)等景物進行描摹,創造出一種幽美、迷濛的境界,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給人輕松舒適的感受。
⑵全詩的主旨是詩歌中的兩面個字:
⑶全詩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4.宿王昌齡隱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葯院滋苔紋。
余亦謝時去②,西山鸞鶴群③。
[注釋] ①這是一首寫山水的隱逸詩。②謝時:辭去世俗累。③鸞鶴:古常指仙人的禽鳥。群:與……為伍。
[思考與練習]
⑴作者用「 」為喻,點明了王昌齡隱逸者的身份。⑵題目中的「宿」與詩中的「宿」意思一樣嗎?請作簡單分析。
⑶有人認為「茅亭宿花影,葯院滋苔紋」一聯可見作者煉字功夫之深,請你選擇其中一組詞語作分析。
15、賊退示官吏並序①
(唐)元結
癸卯歲,西賊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邊鄙而退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劍?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
井稅有常期②,日晏猶得眠。
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③。
今來典斯郡④,山夷又紛然。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
今被征斂者,迫之如火煎。
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⑤,引竿自刺船⑥。
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注釋]①這是一首斥責統治者橫征暴斂的詩。詩序交代了事情的歷史背景。②井稅:這里指賦稅。③戎旃:軍帳。④典:治理。⑤委:率。⑥刺船:撐船。
[思考與練習]
(1)根據詩序填空:事件發生的時間是 ,焚燒殺掠的「賊」是 ,被「賊」攻破的地方有 ,寫這首詩歌的目的是 (此句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2)詩共分三段。前六句為第一段,寫「昔」的 ,第七句至第 句分別寫「今」的「賊」和「 」。
(3)詩中說「使臣」「不如賊」,請用詩句說說具體的表現。
(4)詩歌的結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向?
16.夕次盱眙縣①
(唐)韋應物
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②,雁下蘆洲白。
獨夜憶秦關③,聽鍾未眠客。
[注釋]①這是一首寫羈旅風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頓生鄉思的詩。②人歸句:意謂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處所去了。③秦:今陝西一帶。
[思考與練習]
(1)解釋詞語:次: 郭:
(2)作者「落帆」「停舫」的原因是: (用詩中的四個字回答)。
(3)詩中最能體現作者鄉思客愁情感的詞語是: 、 。
(4)詩中哪些景色表現出景中寓情,情由景生的意境?
17.溪居①
(唐)柳宗元
久為簪組累②,幸此南夷謫③。
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④。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⑤。
[注釋]①這首詩是柳宗元貶官永州居處冉溪之畔時的作品。②簪組:這里是做官的意思。③南夷:這里指當時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④夜榜:夜航。⑤楚天:永州古屬楚地。
[思考與練習)
(1)解釋詞語:累: 謫:
(2)作者居處冉溪之畔的原因是:「 。」
(3)清朝沈德潛評說柳宗元雖連遭厄運被貶「困厄之境」,但是仍舊抒發「清夷淡泊之音」。此詩「不怨而怨,怨而不怨」,一個「 」字隱含作者對待貶官的牢騷之意。
18渭城曲①
(唐)王 維
渭城朝雨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②。
[注釋]①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一題作《送元二使安西》。②陽關:古關名,在甘肅省敦煌西南,由於在玉門關以南,故稱陽關,是出塞必經之地。
[思考與練習]
(1)解釋詞語: : 客舍: 故人:
(2)詩的前兩句點明了送別的時令是: ,地點是: ,景物是: 和 ,這樣為送別創造了一個愁郁的環境氣氛。
(3)詩中作者用一個「 」字委婉地表達依依離情。
19.出塞二首(其一)①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②,
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釋]①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②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思考與練習]
(1)解釋詞語:但使:
(2)怎樣理解「秦時明月漢時關」一句的意思?這句詩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3)詩歌的主題是什麼?
20.春夜別友人①
(唐)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②,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注釋]:①這是一首送別詩。②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借用絲弦樂器演奏時音韻協調來比擬情意深厚的意思。
[思考與練習]
(1)首聯描繪了一個別宴將盡、朋友即將分手的場景,其中「吐」字寫出了友人怎樣的心情?
(2)試分析頸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的表達效果。
21.涼州詞①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②。
羌笛何須怨楊柳③,
春風不度玉門關④。
[注釋]①這是一首旨在寫涼州險僻,守邊艱苦的邊塞詩。②萬仞:一仞八尺,萬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③羌笛:西漢羌人所制的一種管樂器,有二孔。楊柳:指《折楊柳》曲,是一種哀怨的曲調。④玉門關: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思考與練習]
(1)詩的前兩句寫所見: 、 、 、 ;第三句寫所聞: (均用詩中詞語回答)。
(2)「一片」是唐詩中經常使用的詞語,通常與「孤」相連用(如「孤帆一片日邊來」),這里的「一片孤城」是「一座孤城」的意思。請再列舉一個類似的詩句。
(3)後人稱此詩為邊塞詩中的「絕唱」,請以詩的後兩句為對象,分析詩歌是如何寫出「征夫離愁」之情的。
22.閨怨①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②。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③。
[注釋]①這是一首閨怨詩,描寫了上流貴族婦女賞春時心理的變化。②凝妝:盛妝。③悔教:悔使。
[思考與練習]
(1)首句的「 」三字寫出了女主人公天真浪漫、富於幻想的情態。
(2)「楊柳色」為何會引起「閨中少婦」的情感? (請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3)最後一句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思想?
23.涼州詞①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注釋]①這是一首吟詠邊塞情景的名曲。②夜光杯:一種白玉製成的杯子。
[思考與練習]
對這首千古名絕,評說眾多,下面列舉幾例:
▲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
▲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兩種評說羅列了三種看法(作悲傷語,作諧謔語,作曠達語),請確立你所認同的一個觀點,用詩歌的內容來進行分析。
2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陵①
(唐)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②,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①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②黃鶴樓:建在湖北武昌西邊的黃鶴磯上,下面就是長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詞語:故人: 辭: 煙花: 碧空: 唯:
(2)這首送別詩先後寫出了送別的地點: ;送別的時間: ;故人的去向: ;以及送別的場景: (最後一個填空用自己的語言)。
(3)後人評說此詩是:千古麗詩。請結合詩歌說說「麗」的具體內容。
25.江南逢李龜年①
(唐)杜 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②,
崔九堂前幾度聞③。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①李龜年是唐朝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於岐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②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為歧王。③崔九:就是崔滌,當時擔任殿中監。
[思考與練習]
(1)詩歌中點明作者與李龜年密切關系的詞語是: 、 、 。
(2)有入說,詩歌第四句中「落花時節」的含義,一語「三」關,你認為有哪「三」層意思?
26.滁州西澗①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②,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釋]①這是寫景詩的名篇,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滁州:在今安徽滁縣以西。西澗:在滁縣城西。②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思考與練習]
(1)作者用「 」的詩句表達堅守節操的志向。
(2)有人說,詩歌蘊含作者感嘆自己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以這樣的說法,那麼詩歌中的哪個字是作者的自比?
(3)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7.寒食①
(唐)韓 翊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②。
日暮漢宮傳蠟燭③,
輕煙散入五侯家④。
[注釋]①這是一首諷刺詩。寒食節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寒食:每年冬至以後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節的前兩天為寒食節。據載,晉文公火燒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現身,沒想到他卻抱著大樹活活被燒死,晉國人為了悼念他,每年的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②御柳:皇帝御花園里的柳樹。③傳蠟燭:雖然寒食節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賜可以點蠟燭。④五侯:東漢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個得寵的宦官為侯,世稱五侯。
[思考與練習]
(1)詩歌前兩句用 、 兩字點明仲春景色;後兩句用 、 點明享受特權的對象。
(2)簡單分析詩歌暗寓諷喻的特色。
(3)今天人們用此詩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麗景色。
28.春怨①
(唐)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
金屋無人見淚痕②。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滿地不開門。
[注釋]①這是一首寫宮入容貌衰老失去寵愛而產生怨思的宮怨詩。②金屋: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思考與練習]
(1)詩歌起句寫時間:黃昏——渲染凄涼氣氛;二句寫人物: ——幽閉金屋傷心落淚;三句寫 ——滿庭空寂,春色遲暮,襯托衰落難堪;四句寫 ——以落花映心境,凄凄慘慘戚戚。
(2)緊扣題目「怨」的景色是: ,神態是: ,心理是: 。
29.贈柳①
(唐)李商隱
章台從掩映②,郢路更參差③。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注釋]:①贈柳:詠柳的意思,詠而贈之。②章台:漢代京城長安街道名稱,街上多柳樹,唐朝時候稱之為「章台柳」。③郢:今湖北江陵。
[思考與練習]
(1)哪些詞語寫出了柳樹的繁茂和輕盈?
(2)怎樣理解詩句「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所描繪的形象?
(3)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意旨?
30.夜上受降城聞笛①
(唐)李 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②,
受降城外月如霜③。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徵人盡望鄉。
[注釋]①這是一首抒寫邊防將士鄉情的詩。②回樂烽:唐代有回樂縣,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回樂烽指城東的烽火台。③受降城:唐代有東、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思考與練習]
(1)「沙似雪」和「月如霜」寫的都是怎樣背景下的景色?
(2)詩歌第三句寫 ,聞蘆管悲聲;第四句寫 。
(3)《唐詩紀事》說這首詩在當時便被譜曲入畫。仔細體味全詩意境,說說你是怎樣理解「詩歌是譜歌作畫的佳晶」這句話的。
31.江上即事
(明)郭 武
綠水橋邊酒店,
白鷗沙上漁家。
山前山後春雨,
江南江北落花。
[思考與練習]
(1)詩歌前兩句寫景,注重的是 ;後兩句寫景,注重的是自然的相應相稱,因為有「 」,就自然要「 」。
(2)把詩歌改寫成一篇100字左右的散文。
32.寫意①
(明)徐 賁
看山看水獨坐,
聽風聽雨高眠。
客去客來日日,
花開花落年年。
[注釋]①寫意: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筆不求工細,注重神態的表現和抒發作者的情趣。
[思考與練習)
(1)詩歌前兩句通過「 」和「 」將人物置於山水之中、風雨之中,使主人公與大自然緊緊融合在一起,寥寥幾筆勾畫出了人物的形態。
(2)詩歌第一句寫「獨坐」,第三句又說「客去客來」,這樣前後有矛盾嗎?說說你的看法。
(3)詩歌的題目「寫意」,有幾層含義?
33.野步①
(宋)劉仙倫
黃犢眼中荒草②,
鷺鷥立處枯荷③。
宦海風濤舟揖④,
故山煙雨松蘿⑤。
[注釋]①野步:野外散步。②黃犢:一種小黃牛。③鷺鷥:一種水鳥。④宦海:這里指官場。⑤松蘿:地衣類植物。
[思考與練習]
(1)作者在詩中自喻為什麼?這種感覺是如何得來的?
(2)「黃犢」眼中的「荒草」和「鷺鷥」站立處的「枯荷」,在詩歌中還可以有怎樣的理解?
34.和樂天《春詞》①
(唐)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②,
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
蜻蜓飛上玉搔頭③。
[注釋]①這是一首寫宮女新妝雖好,卻無人見賞的宮怨詩。②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③「蜻蜓」句:暗指頭上之香。
[思考與練習]
(1)解釋詞語:朱: 一: 數:
(2)「春光」一詞在詩中有何意思?
(3)詩歌通過哪些細節寫出了被深鎖宮廷的宮女的「愁」?
35.題金陵渡
(唐)張 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兩三星火是瓜洲。
[思考與練習]
(1)解釋詞語:金陵: 津渡: 宿:
(2)詩歌是怎樣描寫行人「自可愁」的?
36.宮詞①
(唐)朱慶餘
寂寂花時閉院門,
莢人相並立瓊軒②。
含情慾說宮中事,
鸚鵡前頭不敢言。
[注釋]①這首官怨詩,構思獨特,另闢蹊徑。一般宮怨詩,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宮女。但這首詩卻寫兩位宮女,足見失寵者並非一人。②瓊軒:對廊台的美稱。
[思考與練習]
(1)根據詩意說說是誰被「閉院門」?
A.花 B.美人 C.鸚鵡 D.瓊軒
(2)根據詩意說說「欲說宮中事」是指什麼事情。(用兩個字回答)
(3)根據詩意說說為什麼「鸚鵡前頭不敢言」
37.閨意獻張水部①
(唐)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②。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注釋]①張水部:張籍。朱慶餘曾得到張籍的識,而張籍又樂於推薦提拔後輩。因而朱慶餘在臨應考前作這首詩獻給他,藉以徵求意見。②舅姑:公婆。
[思考與練習]
(1)詩歌中哪些詞語表現了新娘的性格?
(2)全詩以「 」三字為巧妙比喻的靈魂,新娘詢問新郎打扮得人不入時,能否討得公婆歡心,如此精心設問寓意自明,令人驚嘆。
(3)張籍在《酬朱慶餘》詩中答道:「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把朱慶餘比作越州鏡湖的 ,不僅長得艷麗動人,而且有絕妙的 ,這是身著貴重絲綢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並的。文人酬答俱妙,千古佳話,流譽詩壇。
38.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唐)杜 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①,
閑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樂游原上望昭陵②。
[注釋]①「清時」句:意謂適逢清平之時,自己才有此閑情。②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思考與練習]
(1)解釋詞語:欲: 把: 一麾: 江海:
(2)全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39.遣懷①
(唐)杜 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
楚腰纖細掌中輕②。
十年一覺揚州夢,
贏得青樓薄倖名③。
[注釋]①這是作者回憶昔日的放盪生涯,悔恨沉淪的詩。《全唐詩話》說,吳武陵看了杜牧這首詩,即以他的《阿房宮賦》向崔郾推薦,杜牧於是登第。③楚腰:楚靈王好細腰的典故。這里均指揚州妓女。③青樓:指妓女居處。
[思考與練習]
(1)解釋詞語:落魄: 覺: 贏得:
(2)作者以「 」和「 」兩個典故,形容揚州妓女之多之美和作者沉淪之深。
(3)詩中用「 」二字點明了作者覺醒後的感傷。
40.酬張少府①
(唐)王 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注釋]①這是一首贈友詩。
[思考與練習]
(1)全詩著意描寫和敘述自己「 」的志趣。
(2)詩歌中哪兩句最能體現作者隱逸生活的情趣?
(3)全詩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41.嫦娥①
(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
碧海青天夜夜心②。
[注釋]①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託;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較多的看法認為這首詩抒寫了處
⑻ 七年級語文閱讀訓練答案
近年來,隨著高考語文試卷文學性的強化,散文這種文體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青睞。許多感情真摯、文學色彩濃郁、富有時代氣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題者的首選材料。從1998年高考開始,現代文閱讀文學作品類連續六年考的都是散文,題型變化不大,難度逐步降低。但從學生的解題情況看,得分率普遍較低,結果並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兩個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學生並不完全明確,以致訓練無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學生未能熟練掌握,以致解題跟著感覺。針對這些情況,筆者試圖結合近幾年的高考散文閱讀題,談談此類試題的測試要求與解題技巧。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在「現代文閱讀」中,要求學生「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並提出「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等三項九條具體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屬文學作品閱讀,它在高考測試中究竟有哪些具體要求呢?請看最近三年高考散文閱讀有關試題。 200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題略):A項考查學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其他四項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2002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題略):既考查學生對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內容的分析歸納能力,又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2001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4題(題略):不僅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語言和表示技巧的初步鑒賞能力,還考查學生對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僅僅觀察這些散文閱讀賞析題,就可以發現,高考測試除了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外,還要考查學生初步鑒賞評價的能力。「理解」和「分析綜合」包括七條具體要求,是閱讀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層級分別屬於B級和C級。而「鑒賞評價」包括兩條具體要求,要求學生能對所給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評說,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初步賞析。這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較高的一種能力要求,能力層次屬於E級。學生明確了以上這些要求,在平時的復習訓練中就應該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拓展散文閱讀,有意識地提高「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的能力。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地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它通過一個十分精粹、親切的形式,表現作者對於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點來思考有關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題的解答還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貫穿文章始終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雖散,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必須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展開。因此,閱讀散文,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宏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從而讀懂作者的感悟,領會文章的主旨。高考試卷中的散文閱讀幾乎每年都有這方面的命題。 例如2002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但作者為什麼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文意,簡要回答。 《話說知音》這篇散文是以作者對知音的獨特感悟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誼,但對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彈琴的做法不以為然。他認為,伯牙依舊應該演奏出那「震撼人們靈魂的」「美麗動人的樂曲」,並「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說,伯牙高超的演技來之不易,怎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輕易放棄呢?因此,本題的答案為:(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為失去鍾子期而不去尋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不應輕易放棄,藝術的追求必須不懈地堅持下去。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結構就是它的思路的具體展現。高考試題常常通過對作品的結構進行設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閱讀散文,要善於捕捉文中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脈絡。 例如1998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1)作者為什麼吃驚?(2)聯系全文看,作者為什麼悵然?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必須結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為什麼看到玉簪花「探出頭來」就吃驚呢?該句後面用「先是」作標志,對其作了回答,那就是「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至於「悵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讓人心裡警惕著」和第六段中「總是在不安的焦慮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歸納整理,可得答案「收獲季節還兩手空空」。 三、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描寫細膩,表達深刻,內涵豐富。高考散文閱讀命題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對散文中負載信息量大、內容含蓄、意義深刻、表現力強的語言進行鑒賞。鑒賞散文的語言,只有聯系文章的主旨,根據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細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這也是閱讀散文的基礎。 例如2001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作者開頭說:「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義最深的動作。」請根據文意,寫出「開門」和「關門」的含義。 《門》這篇散文賦予「門」以象徵意義,寫出了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要解答「開門」和「關門」的含義,就必須通觀全文,理清文章的脈絡,找出相關的信息。文中說「每一扇門的關閉就意味著一個結束」,據此可以直接概括出「關門的含義是意味著一個結束」。而關於「開門」的含義,相關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著某種未知的情趣,某種進入新的時刻的感知和人類繁瑣儀式的一種新形式」,「它包含著人間至樂的最高閃現,即使在悲傷之際,一扇門的開啟也許會帶來安慰……」,但歸納起來,「開門」的最主要的含義是「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發展」。 四、正確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 散文的寫作,一般都很講究表現手法的恰當運用,如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欲揚先抑、烘托對比、虛實相生、象徵手法、修辭技法等等,這些手法的巧妙運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高考試題通過對這些技巧的鑒賞,可以直接透視學生的閱讀品位。所以,閱讀散文還要注意鑒賞常見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 例如2000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2)第六段的結尾改用了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 這道題就是考查學生對散文表達技巧的初步鑒賞的。《長城》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在於將長城擬人化,便於作者直接與長城對話,便於作者抒發感情。至於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是因為「它」之前說的是「由是人們發現:邊牆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這里變換了視角,是通過人的眼光來看長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所以這種變換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精心組織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閱讀試題,一直以主觀性測試為主,題型基本不變,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識點上略有不同。從試題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問題看,難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多數問題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應、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這就告訴我們,回答問題要善於從原文中抽取關鍵語句,並根據題目要求進行適當整合,這樣才有可能寫出精練確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如200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此題重點考查學生散文閱讀的綜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首先要能從原文第一段中找出「鄉土情結」的定義:「每個人的心裡……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第二步要能提煉出海外遊子與鄉土情結關系的幾點交叉:一個是離開故鄉的「時間因素」,一個是海外的「空間阻隔」,一個是對故鄉思戀感情的「久而彌篤」。這就是答案中的第二點:「具體說明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不過,要寫出答案中的另外兩點,還必須考慮結構、主題等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