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獨立型認知方式與英語閱讀能力
1. 具有場獨立性認知風格的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學方式
認知風格是指個體在認知活動中所偏愛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現在個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上。目前研究較多的是場獨立認知方式與場依存認知方式、沖動型認知方式與沉思型認知方式。
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這兩個概念來源於威特金(H.Witkin)對知覺的研究。場獨立性對客觀事物作判斷時,傾向於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因素影響和干擾;在認知方面獨立於周圍的背景,傾向於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獨立對事物作出判斷。場依存性者對物體的知覺傾向於把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難以擺脫環境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態度和自我知覺更易受周圍的人,特別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善於察言觀色,注意並記憶言語信息中的社會內容。有關研究還表明,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與學生的學習傾向和特點有關系。一般來說,在學科興趣方面,場獨立性者較傾向於喜歡自然科學,而場依存者則喜歡社會科學;在學科成績上,場獨立性者自然科學成績好,社會科學成績差;而場依存性者自然科學成績差,社會科學成績好;在學習策略上,場獨立性者往往採用獨立自覺學習,其學習由內在動機支配;場依存性者則易受暗示,學習欠主動,其學習由外在動機支配;在教學偏好上,場獨立性者偏好結構不嚴密的教學,場依存性者則偏好結構嚴密的教學。
2. 什麼是場依存性——場獨立性認知風格
個體較多地依賴自己所處的周圍環境的外在參照,以環境的刺激交往中定義知識、信息稱作場依存性
3. 如何區別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
認知風格是指個體在認知活動中所偏愛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現在個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上。目前研究較多的是場獨立認知方式與場依存認知方式、沖動型認知方式與沉思型認知方式。
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這兩個概念來源於威特金(H.Witkin)對知覺的研究。場獨立性對客觀事物作判斷時,傾向於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因素影響和干擾;在認知方面獨立於周圍的背景,傾向於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獨立對事物作出判斷。場依存性者對物體的知覺傾向於把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難以擺脫環境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態度和自我知覺更易受周圍的人,特別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善於察言觀色,注意並記憶言語信息中的社會內容。有關研究還表明,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與學生的學習傾向和特點有關系。一般來說,在學科興趣方面,場獨立性者較傾向於喜歡自然科學,而場依存者則喜歡社會科學;在學科成績上,場獨立性者自然科學成績好,社會科學成績差;而場依存性者自然科學成績差,社會科學成績好;在學習策略上,場獨立性者往往採用獨立自覺學習,其學習由內在動機支配;場依存性者則易受暗示,學習欠主動,其學習由外在動機支配;在教學偏好上,場獨立性者偏好結構不嚴密的教學,場依存性者則偏好結構嚴密的教學。
4. 在教育心理學中,什麼是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 沖動型與沉思型 輻合型與發散型呢
場依存型:
場依存型(field-dependent style)是指傾向於以外界的參照作為內部信息加工依據的認知方式。與「場獨立型」相對。最初由美國心理學家威特金等人在知覺研究中發現。可用棒框測驗、鑲嵌圖形測驗、傾斜小屋一傾斜椅子測驗來鑒別。
場獨立型:
場獨立型(field independent style)是指內部信息加工較少受外界參照物影響的認知方式。與「場依存型」相對。
思考型:
屬思考型的個體在解決認知任務時,總是謹慎、全面地檢查各種假設,在確認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才會給出答案;
沖動型:
屬沖動型的個體在解決認知任務時,總是急於給出問題的答案,他們不習慣對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性進行全面考慮,有時甚至問題還未搞清就開始解答。
輻合型:
輻合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一譯「求同思維」。與「發散思維」相對。吉爾福德提出的思維類型。從心理測量觀點看,指要求得出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
其特徵是搜集或綜合信息與知識,運用邏輯規律,縮小解答范圍,直至找到最適當解答。傳統智力測驗被認為主要測量這類思維,因為它們提出的問題都有明確限定的正確答案。
發散型:
發散型(divergent style)是指一種認知方式。與「聚合型」相對。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最先提出。運用此種認知方式者則擅長解決開放性問題(即無固定答案的問題),善於發現未作明確區分的信息,認知方式靈活善變,討厭僵化的東西,喜歡了解流行的事物和藝術。
(4)場獨立型認知方式與英語閱讀能力擴展閱讀:
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優劣:
1、場獨立性
善於從整體中分析出各個元素,喜歡學習無結構的材料,不太喜歡受外界的影響,對於他人的評價有自己的看法,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
傾向於沖動,冒險,容易過分主觀。
應注意把老師等的要求與自己的想法相協調,使自己的做法與外界相輔相成。
2、場依存性
善於把握整體,善於學習系統化、條理化的材料,喜歡與同伴一起討論或進行協作學習,注意環境的要求,很容易適應環境,受大家歡迎,受外在動機支配。
表現較為謹慎,不願冒險,但受到批評時,很容易受影響,學習的積極性下降,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干擾,學習欠主動,受外在動機支配。
應注意不輕易受他人評價的影響。尤其當他人提出批評時,應分析原因,並考慮自己應該怎樣努力,而不能就此氣餒。
5. 認知方式差異的類型
認知方式也稱認知風格,是指人們在認知活動中所偏愛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其主要特徵是持久性和一致性,它是與學生的個性相關的,而且與學生的情感和動機特徵等聯系在一起。
認知方式在分類上分為以場獨立與場依存、沉思型與沖動型
(一)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
場獨立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做判斷時,常常利用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的因素影響和干擾,獨立對事物作出判斷;
場依存型的學生:對事物作出判斷時傾向於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容易受周圍人們,特別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善於察言觀色。
(二)沉思型與沖動型
沉思型個體在問題解決時常常不急於說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先對各種可能的答案進行分析,解決問題時往往強調精度而非速度;
沖動型個體則常常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強調速度而非精度。
(三)輻合型和發散型
輻合型認知方式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常表現出輻合思維的特徵,表現為搜集和綜合信息與知識運用邏輯規律,縮小解答范圍,直至找到最適當的唯一正確的解答。
發散型認知方式則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發散思維的特徵,表現為個人的思維沿著許多不同的方向擴展,使觀念發散到各個有關方面,最終產生多種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因而容易產生有創見的新穎觀念。
6. 如何運用認知策略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師生對此也一直非常重視,「側重培養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是教學大綱中的一項具體要求。然而,目前中學的英語閱讀現狀不容樂觀,普遍存在著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現象。學生的時間、精力投入與學習效果不能成正比,「高耗低效」較為突出。根據《考試大綱》,閱讀能力測試有以下要求:
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意圖;理解主題思想,進行總結概括;理解支撐細節,其中包括詞義、句義和段落大意;透過表面文字,挖掘和理解文章的深層次含義。通過分析對比,總結歸納,推理判斷等諸項思維活動,推導隱含的寓意。
結合中學生閱讀能力實際,我們發現中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歸納能力不強。歸納能力是一種概括能力,它要求讀者通過閱讀,運用閱讀策略,把分散的、零碎的信息概括成系統的、完整的知識體系。許多學生能讀懂全文,但無法歸納文章的主旨大意、揣摩作者意圖和理清行文線索,無法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脈絡。
2.推理能力薄弱 。推理能力是一種演繹能力。推理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結果的正確與否,有些學生只能拘泥於文章的表層特徵,不能根據閱讀材料中所提及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推理,挖掘文章隱含的深層含義。
3.感受能力差。 閱讀,說到底是讀者和作品乃至作者之間的交流,雙方的溝通體現在讀者能夠正確理解作品,甚至感受到作者的心聲。這種能力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和美學欣賞能力,它在閱讀理解中是一種高層次的能力,是學生在英語閱讀中應具備的必不可少的能力。我們不妨對這種現象的出現作一些歸因分析:
一、學生被動閱讀,落後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束縛了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的目的似乎僅僅是藉助所讀材料來學習詞彙、語法,忽視培養學生語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能力。
二、語言因素(language factor)限制了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一定的語言知識是形成語言能力的基礎,知識與能力是對立的統一體。因此,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與提高有賴於扎實的語言知識。
三、非語言因素(non-language factor):包括閱讀習慣、閱讀心理、文化背景等,這些方面所表現出的不良現象與不足也阻礙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的。
四、對學習策略缺乏應有的認識和運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英語閱讀速度和英語閱讀能力。
五、所選材料不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英語閱讀教學過於功利化,英語閱讀訓練局限於做幾道閱讀理解題,學生有閱讀焦慮心理體驗,無法從閱讀中獲得樂趣。
要解決以上問題,教師首先應正確地認識閱讀。Grellet(2000)明確指出,閱讀首先是「為了得到樂趣,為了獲取信息」。 Hess & Jasper (1995) 指出:「學外語的一個途徑是到把該語言作為本族語的國家去生活;另一途徑是用目標語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從中得到樂趣」。可見,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不只局限在課堂的閱讀教學,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更不可低估。
我們試圖從元認知策略的內涵入手,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外閱讀中運用元認知策略,使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二、對閱讀過程的認識
閱讀, 既是英語學習的手段,更是英語學習的目的。閱讀是人類的一種獨特的認知活動過程。它既是語言文字的處理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從字詞識別,句子理解,直到課文意義的建構,包含著一系列復雜的認知活動。同時,它又是學生已有背景知識的運用和處理的過程,閱讀者利用已有的知識(圖式)積極主動地對文字材料所表達的信息進行預測及解碼。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常見的閱讀模式包括「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或「意念驅動」模式(Concept-driven model)和「自下而上」 模式(Bottom-up model) 或「信息驅動」(Data-driven model)模式以及兩種過程的相互作用的模式,也稱「綜合或交替」模式(Interactive model)。「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或「意念驅動」模式(Concept-driven model)是Goodman(1967)提出的,他認為讀者在接觸到閱讀文本時,其中的標題、某個詞、某句話、某個圖表、甚至某個符號都有可能激活讀者大腦中的某些相關知識,從而使讀者找到閱讀定位,並形成對所讀內容的預測。成功的預測可以使讀者順利地完成閱讀;反之,讀者將不得不推翻自己的預測,尋找新的「論據」,並不斷形成新的預測,直至完成閱讀。而「自下而上」 模式(Bottom-up model) 或「信息驅動」(Data-driven model)模式則強調輸入材料中的語言信息,認為閱讀從最小的語言單位入手,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由於兩種閱讀模式的局限性,新的閱讀模式「綜合或交替」模式(Interactive model)應運而生。它強調兩種閱讀模式不是孤立地、而是同時或交替出現在閱讀中。70年代後期提出的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更強調讀者的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然而,無論是哪種模式,每一過程都離不開閱讀者已有的背景知識的參與和應用,更離不開閱讀者依據所讀的上下文而進行的假設、預測、驗證、確定等大量而復雜的邏輯理解活動。在閱讀過程中,就元認知策略來說,閱讀理解監控起著極其主要的作用,即讀者必須把自己的閱讀過程作為意識對象,積極加以監控,並且能夠在必要的時候採取適當的補救策略去解決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具體來說,閱讀中常見的元認知活動包括建立閱讀目標、根據目標調整閱讀速度和策略,評價閱讀材料、補救理解失誤、評估理解水平等。因此,一個有效的閱讀過程既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元認知活動過程。
三、元認知策略的涵義
關於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國外二語習得研究認為,學生能否掌握並恰當、靈活地運用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記憶策略、交際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等,將是關繫到他們英語學習成敗的關鍵因素,其中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可以促使學生學習的自覺心理,是學會自主學習的必要前提。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是學習策略的一種,它與元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同屬元認知(meta-cognition)范疇。在二語和外語學習中,元認知知識是關於學生對語言學習過程的認識(knowing about learning.)(O』Malley et al. 1989). Flavel從學習者、學習任務和學習策略三方面給元認知知識下了定義,即學生對自己認識能力的了解,也就是自己擅長哪方面的學習,如是文字能力還是空間能力;對學習任務及要求的判斷,即不同難度的任務需花費不同力氣去解決;以及對如何以最佳方式達到目的的知識。Cohen (2000:7)認為元認知策略就是有關前評價和前計劃,再計劃與再評價以及語言學習活動和語言運用場景的後評價。元認知策略讓學習者通過協調學習過程中的計劃、組織和評價來調節自己的認知。 O』Malley & Chamot (2001:144)認為元認知策略就是利用認知過程中獲得的知識,通過確立學習目標與計劃,監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結果等手段來調節語言學習行為。元認知是保證學習活動成功的更高級的執行技能,它包括對學習的計劃和管理功能,是學會學習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外語學習中,它是為了成功學習一門外語而採取的管理步驟(regulatory measures),如制定學習計劃(planning),監控學習過程(monitoring)和評估學習效果(evaluation)(Brown et al. 1983)。培養學生對學習性質的元認知意識也屬元認知策略(Wenden 1987a:160)。元認知知識或元認知意識是使用元認知策略的基礎。只有當學生對所學語言的特點和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自己語言學習的能力,才能制定符合自己情況的學習目標,隨時監控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最終找出克服困難的方法。所以,對元認知意識和策略的培養是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學習」(learn how to learn),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在高中階段進行元認知策略的指導,從而培養學生的反思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尤為重要。由此可以推斷,掌握一門外語僅靠課堂學習是不夠的,而要靠大量的課外閱讀和自主的學習,包括離開學校以後的繼續學習過程。鑒於目前的外語教學的現狀,我們要找原因、尋源頭。《英語課程標准》(2003)把學習策略首次納入內容標准。它明確指出了高中學生應形成適合自己學習需要的英語學習策略,並能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的指導關系重大,它有利於學生現在的英語學習和將來的繼續學習。
四、如何運用元認知策略
如上所述,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是指控制信息的流程,監控和指導認知過程進行的策略。制定學習計劃和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就屬於元認知策略的范疇,在閱讀過程中,元認知對閱讀理解的影響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體現出來,即:計劃、監控、評價。
1.計劃( planning)。計劃是選擇相應的閱讀理解策略以達到閱讀理解的目的,並合理地安排認知資源和時間,制定學習計劃的過程,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學習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等。在制定英語課外閱讀計劃時,首先要對與學習任務相關的學習情境進行具體的分析與思考,如:英語閱讀材料的選取,學習時間的安排,學習環境和學習目標的確定,自己的學習特點等進行分析與思考,這是制定計劃的基礎。在完成了分析學習情境的任務之後,可制定出學習計劃,包括確定學習的步驟,安排學習時間,列出可供選擇使用的學習策略,如:在英語閱讀前的計劃制定中可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以幫助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如:激活知識(activating background knowledge)、預測(predicating)、組織計劃(organizational planning)、自我管理 (self-management)等。
2.監控(monitoring)。監控也稱調節,它是在閱讀中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監控和調整以達到預定目標。在課外閱讀中,指導監控調節策略會增長元認知體驗,豐富元認知知識。在閱讀過程中可運用以下監控策略。
①方向監控。 明確閱讀目的,確定閱讀的方式,如略讀(skimming),通過掃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尋讀(scanning ),用來搜索、確定信息,從而達到找出答案,解決問題的目的;粗讀(extensive reading),閱讀較長材料,主要涉及到整體的理解;細讀(intensive reading ),閱讀較短的閱讀材料,通常是關於細節的閱讀,運用W-questions ,了解主體及情節發展的脈絡。
②進程監控。 邊閱讀邊思考,觀察識別閱讀材料提示的重要信息,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等手段,根據有關線索判斷信息,完成相關的閱讀要求。
③策略監控。 善於自我提問,檢驗自己的答案正確與否;多角度分析推理,懂得運用有效策略處理綜合性問題。首先,教師幫助學生確定閱讀方式,然後,根據學生在第一次閱讀中所得到的信息(Flood; Chimney),進一步設置問題:在閱讀過程中,鼓勵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邊思考邊不斷向自己設問, 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思維分析、推理判斷是否正確。
3、評價(evaluation)。評價是對閱讀材料的特點以及個人的理解能力作出分析。在完成閱讀材料的學習任務後,一個好的學習者會反思閱讀任務的完成過程,這個過程使閱讀者明確計劃進行的情況及檢查學習策略如何在閱讀中所起的作用。具備學習策略的學生能對他們閱讀前所設置的目標是否完成作出評價。如果沒有,他們就會尋找原因以便在下次閱讀過程中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期取得閱讀的預期目標。他們對閱讀過程中預測機制和上下文詞義的猜測恰當性和正確性地作出評價。如果預測和猜測失敗,成功的學習者會思考如何在下次閱讀中作出調整。無論學習者對自己的閱讀活動作出肯定還是消極的自我評價,對下一次的閱讀任務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學生不僅評價自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過程,而且也評價自己在閱讀中的思維過程,及時作出相關的調整,更出色地完成下一次的閱讀任務。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是獲得元認知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自我評價也稱「反思認知」。從發生的時間看,反思可分:活動前反思、活動中反思、活動後反思。活動前的反思可看成是一項計劃,活動中的反思可看成監控(調節),而活動後的反思可看作評價,因此學生的元認知知識總是在「自我計劃→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再次自我計劃→再次自我調節→再次自我評價」中呈螺旋上升,一旦學生能獨立運用自我評價,就能把學到的學習策略轉移到其它的學習中。為了幫助學生在進行英語課外閱讀的前後自覺地集中精力作計劃、調節和評價,教師可以設計閱讀效果檢測單。這種檢測單對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前的准備和閱讀後的效果評價提供指導。閱讀效果檢測單的設計和使用能幫助學生更加了解閱讀的全過程,使他們自覺地對策略進行調整。注重閱讀的過程和結果能幫學生思考他們的閱讀並鼓勵他們自覺地調整方法。
五、結束語。
要成功地運用元認知策略,發展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教師須有豐富的元認知理論,善於運用元認知策略並能運用策略來詮釋閱讀活動中的過程。同時,教師要喚醒學生的元認知意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的整個過程中採用自我提問的方式提示自己,就閱讀中所出現的種種問題和認識結果進行自我反省。除此之外,教師應多設計閱讀材料知識和元認知策略的結合點,並更多地為學生創設學習和體驗的機會,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材料更好地去領會與運用策略。
您好,答題不易
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7. 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認知風格各有優勢,不能簡單地說孰優孰劣,對嗎
正確。
各自類型都有自己的優點
也有自己的的缺點
8. 教育心理學中沉思型和場獨立性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區分
教育心理學中沉思型和。獨立性是完全有區別的,而且他們根本就是不一樣的,但是相互之間應該是有聯系。
9. 什麼是認知風格中的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
場獨立性:能夠自己做出判斷,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更多依靠自己內部的參照;更加喜歡與人無關,打交道少的學科,比如物理和化學,喜歡搞研發等。
場依存性:獨立性差,易受他人影響,需要根據他人的提示或者幫助來做出擊決定。更喜歡學習具體的知識,喜歡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比如教育,更喜歡人文學科。
拓展資料
認知風格:個體加工信息時,對信息加工方式一貫而持久的風格。根據依賴的信息的來源,可以分為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根據反應快慢可以分為沉思型和沖動型;根據處理問題的方式分為同時性和繼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