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阅读教学浅思
A. 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课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适应这一发展,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总是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讲到“地球村生活很不错”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开展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我们身边看到的环境问题联系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通过讨论,许多同学谈到一些新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加以概括,通过交流,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能体会到地球村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这样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就会被埋没。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B.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中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 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C. 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矗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
D.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E. 怎样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
怎样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和实践,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表演、交际等,获取信息和知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健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
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接受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满堂活”,教师必须转变课堂教学理念,适时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从“讲授者”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从“提问者”变为鼓励学生质疑的“鼓励者”和“解答者”;从带领学生操练句型的“领操员”变为学生分组讨论的“协调者”。根据学生活动的需要,随时变换角色,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活动腾出空间,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可能。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作用,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才能把重心由“教”转到“学”的方面,从教学生“学会”,转移到教学生“会学”,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式教学的转变。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要少而精
教师讲授时间要少,内容要精,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少而精,就是要讲得又少、又精、又好。现在提倡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就是要求教师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放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时对学生适时、适度的点拨和指导上。这就要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方面要明确教材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又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现有的学习基础等特点,才能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难点,把最基本的内容教好,然后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知识。
二、强化学生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需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所学;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1、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设计和安排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个活动都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同时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确立目标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他们又最想了解什么。我认为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努力做到:
(1)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来考虑问题;
(2)让学生去体验学习的过程;
(3)把学生的实践放在最核心的地位;
(4)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2、构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领受,理解知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
(1)让学生多模仿
学习英语时,模仿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学习语音时,要大量地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句子和文章。而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在学习英文写作时,模仿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你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复地读过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丝不苟地去模仿。只有通过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语的灵魂、精髓后,才可能谈到自己的语言风格。
(2)让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学生对新知识吸收得好与不好,与课上是否认真听讲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课上积极主动参加各种英语操练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开口表演、不怕出错、努力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质疑、设问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从而,让学生一步一步成为课堂的主人。
(4)让学生小组合作
我国目前中学普遍具有班型大、学生多的特点,教师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内难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说”的机会,Pair Work, Group Work 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在对话教学中,将全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本单元及以前所学的句型,自创情境,自编对话,进行表演、评比。同时加强巡视,及时指导、点拨或亲自参与。长期坚持,既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优、中、差生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既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均等的学习机会,又能锻炼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承受失败的心理品质;既能使学生对教师新授知识自如地运用,又能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发展个性的机会。
3、除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英语
通过英语角、英语学习园地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发挥英语的交际性,从而使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多媒体将板书、图表、动画、音乐编制在一个软件里,以图、文、声、色以及动态演示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把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发时有效的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乐学情绪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创设愉悦的课堂环境。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古到今,仔细研究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杰出人士少年时代就因为见解独到、善于思考,而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现代教学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创新就是要让学生能以自己的视角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说的举一反三。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多采用一些方法,如联想法、创设情境、自由会谈、游戏法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不要用单一固定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在布置作业方面,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可供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多个不同但合理的答案。努力在教学中培养勇于问“为什么”的学生,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讨论,以创新的思维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四、创设实践活动,进行生活化教学
1、注重学生英语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能力,不仅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这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想法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如课前5分钟随便找两三个同学报告当天的新闻、天气等情况,长短不限,或作简短讲演,内容不限,只要求谈论一个话题,思想健康向上。多设计触及生活的事情,学生们有所经历,感受深,因此他们就能各抒己见,兴趣就大增,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主动参与。设计交际内容要注意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要尽量创设那些学生们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出来的内容,这样的实践才有意义。
2、进行生活化教学,学以致用
“回归生活”——新课程的生长点。我国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然而,提起中国人学英语,我们常常会想到“哑巴英语”。由于当前英语教材的学习内容偏重于单词、句子,忽视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习的环境又是在非母语状态下,以致许多懂英语的人在某些场合不会说或羞于说,形成心理上的语言交流障碍,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
五、多鼓励,少批判,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教师要给予不同的评价。在课堂上,英语老师应多使用“Very good!”“You did a good job.” “Try next time.” “Excellent.”“Well done.”等赞美的词语,以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受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鼓励和赞扬。在纠正错误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切不可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可偏爱优秀生,忽略中等生及差生,否则,教师就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结束语总之,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因为大部分学生早已适应了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要变被动为主动,很多学生非常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教学出发,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因此,我们要真正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善于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F. 怎样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英语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应该是每个英语老师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你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如果他们对教师有好感,便会对他的课感兴趣并肯花大气力学这门课程。所以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手,让你在学生眼中不仅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爱的朋友。其次,教师要教得有趣。小学生爱动爱玩,很难在课堂40分钟内都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但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游戏、对话等活动,可以打破由于长时间的听课带来的沉闷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就特别高。
G.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探讨了一些具体做法。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的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和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于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力,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知识一种被动接受,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的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定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可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屋而寡闻”。新的课堂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信任不够 ,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讲得多,而学生说得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看懂、看透教材,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的内容,在新中构建出基本框架,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提取有效信息不准,以致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H.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求解答
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真正具有探究性质的操作,才是儿童自己的活动,操作目的是为了支持数学思考,操作应该以学生自己的思索为基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方式,即要学生自主地参与,自觉地学习。
以下两个案例教学内容(三年级第一学期《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目标和模式似乎相同,但认真辨析还是可以看出两者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差异。
【案例一】
上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列出长方形、正方形。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存在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教具摸一摸,想一想长方形有哪些特征,然后看书画出特征。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对边相等和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正方形的教学仿照长方形的教学实施。出示平行四边形,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老师运用课件演示对角相等;拿出抽拉片,演示长方形平行抽拉成平行四边形
【案例二】
上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列出长方形、正方形。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存在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教师通过提问呈现学习任务: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你能发现吗?请你把结果记录下来(每个小组都分发了一个表格)。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一下。长方形正方形角边学生开始操作实验,讨论后,师生形成如下对话:
生1:我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迭在一起,发现一样大小的。
师:哦,是好方法。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一样大小吗?(学生坐下立刻再投入操作)
生2:相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一样大小的。都有四个直角。
生1:用直角板量过。(数人附和是直角。)
师:我也同意你们的好方法。(板书)
生3:(迫不及待地)不相同的地方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而长方形不是,只有对边才一样长。(边说边用手摸)
生3:(同组的同学争着说)我是用尺子量出来的。
生4:我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对折知道的。
师请学生出来示范,并板书。老师作了小结。
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的抽拉学具变成一个跟教师手上一样的图形。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从长方形平行抽拉得来的。教师小结认识图形特征的一般规律,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大小是否一样,学生通过剪、折等方式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大小一样
【分析】
长期以来,教师几乎都是按案例一的方式组织课堂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一直认为这就是让学生自己探究、归纳的学习方式。学生依照教师的要求,这一环节动手摸一摸,那一环节动手折一折,在教师给出规则的操作中来发现,得出教师设想中的结论面对这些,我们可以设问,我们有关注到学生的想法、疑问吗?这些是真正的探索与发现、是学生真正的自主参与吗?案例二中,教师给了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设计并通过不断反思和修正来发现,我认为这才是学生的数学活动。学生给自己定下操作目标,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这样的数学活动才能使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
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和习惯等等。学生往往对事物的认识是很直观的,教师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充分获得事物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充分感知事物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实现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以自己的认知与经验来构建活动过程的,面对问题自己作出假设,并设计活动来检验这些假设,通过自己的反思修正最终获得结论。
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对精心设计的教案的演绎过程,应该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实践与完善的过程,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I.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英语怎么翻译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翻译为英语:
English teachers must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eacher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eaching.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